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二期规划

admin9个月前 (09-27)广东产业信息69

  产业园二期规划概述规划概况规划名称: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二期规划

  园区位置: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选址位于阳春市城区西南部,距城区约3.0km,东至阳阳铁路,南至岗脊村荔枝岗,西至马水镇河墩村,北至漠阳江边。园区规划范围图见图所示。

  用地规模:产业园总用地规模678.83公顷,其中首期园区面积167.89公顷(已经环评审查),二期园区面积约510.94公顷。

  人口规模:规划园区总人口规模控制在3.31万人,其中首期0.81万。二期2.50万。

  发展目标:1)成为阳春市发展新型工业的加工区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济新增长点。2)粤西乃至广东省主要的集工业加工、产品研发和商贸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基地。

  功能定位:本次规划园区功能定位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集工业、居住、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

  1)阳春市未来城市中心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新城建设的启动区;

  2)阳春市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龙头地区,重要的技术产业基地;

  3)阳春市城区吸引外来资金和投资的承受地,也是外部资金注入阳春地区的中转站和向阳春其他地区辐射转移的辐射源。园区的开发对阳春市整体经济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阳春周边地区的发展起着带头作用。

  产业发展规划根据《阳春市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设想》对进园产业规划,结合阳春市产业发展状况及拟定接纳产业转移输出地的产业状况。阳春产业转移园以引进低能耗、低排放、低水耗、高效能的一类工业企业、国家鼓励发展和高新技术类企业为主,优先发展电子电器、机械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及南药加工等产业。

  不得引进染整、漂染、鞣革、电镀、制浆造纸、化工等水污染物排放量大以及产生一类污染物的项目。

  土地利用规划 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为678.83公顷,首期开发用地面积为167.89公顷,占园区总建设用地面积的24.73%。二期开发用地面积为510.94公顷,占园区总建设用地面积的75.27%。

  土地利用规划及用地平衡,发展产业功能分区图详见图所示。

  本次规划,对园区二期范围规划的同时,对首期范围开发建设不符合原规划的情况进行的相应调整,主要是减少了工业用地面积,将首期南部地块调整为居住用地。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珠海市香洲区大力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珠海市香洲区大力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8月23日下午,珠海市香洲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齐英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阳春市调研指导对口帮扶工作。香洲区对口帮扶阳春工作组组长、阳春市委常委、副市长方文浩参加了活动。   刘齐英先后调研了阳春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总体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调研了园区项目建设;听取了香洲区对口帮扶阳春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对口帮扶工作中招商引资项目质量优、数量多、进度快,促进就业明显...

助力“百千万工程”香洲区推动阳春市产业有序转移

助力“百千万工程”香洲区推动阳春市产业有序转移

  2024-06-03 20:00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新闻中心官方账号   阳春花开香满径,香洲风暖润心田。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香洲区认真落实“百千万工程”横向帮扶各项工作要求,围绕阳春市产业发展需求,聚焦阳春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先进材料等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充分运用香洲区引导基金平台和资源,瞄准先进技术、龙头企业和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地区...

珠海市领导考察阳春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与科技协同发展

珠海市领导考察阳春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与科技协同发展

  2024年10月14日至15日,珠海市委常委、香洲区委书记李伟辉带队到阳春市进行了一次重要的乡村振兴工作考察。这次考察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走访,更是一场聚焦农田与科技、乡村与城市的深度对话。   在阳春市的岗美镇,李伟辉一行首先抵达黄塘村的庆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里是阳春乡村振兴项目的重点区域之一,李伟辉认真听取了企业在产量规模、生产运营,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详...

2025-02-03

2025-02-03

  江门日报讯 (记者/皇智尧) 记者日前了解到,工信部下属机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其中,在中国创新百强县榜单中,鹤山市、开平市上榜,分别位列第71位、第100位。   县域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单元,是中国工业发展和治理创新蕞为活跃的主体之一。据悉,《报告》通过依托经济增长、区域带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构建评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