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深圳土地出让金不及上海三成 “垫底”一线城市
根据四个一线城市财政公布的官方数据,并综合中国指数研究院跟踪监测数据,2018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85.9亿元,土地出让收入1682.9亿元;上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08.1亿元,土地出让收入1908.8亿元;广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2亿元,土地出让收入1475.9亿元;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02亿元,土地出让收入449亿元。
2015、2016年市场热情高涨时,深圳常有高竞价地块出现。2016年6月,电建金茂联合以刷新地面价记录的5.6万每平米,竞得龙华A816-0060商住用地;同年,龙光以140亿元的全国蕞高总价,竞得A646-0059光明新区商住用地。
与此同时,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去年增加19.7%。深职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向时代周报分析指出,虽然这两年,深圳的土地出让受到一些限价的因素影响,但从实际来看,深圳的拿地价格并没有大幅下降,去年出现的这种“面积增长但金额下降”的情况,可能更多缘于土地出让的结构性调整和空间分配。
2018年10月23日,深圳人才安居集团以18.8亿元拿下东莞塘厦镇四村社区2018WG026号地,成为“借地建房”头部例。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该地块紧邻深圳,异地拿地有一定的便利性。未来为了解决深圳的住房问题,不排除会继续探索这种异地拿地的模式。”宋丁也指出:“无论是东莞异地拿地,还是深汕合作区这种飞地模式,都是深圳为了解决土地资源紧张做出的尝试。深汕合作区既是深圳精准帮扶模式的结果,同时也有利于深圳转移产业用地,实质上扩大了深圳的产业可用土地。”
今年1月初,《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有关密度分区与容积率章节的修订条款正式实施,相当于官宣在全市提高容积率——“向天空要地”。宋丁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土地资源紧张,无论是对深圳的产业发展还是留住人才,都形成了极大挑战。深圳只能积极尝试以更多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但预计未来会以内生模式为主,因为异地合作的方式有一定难度。”邓志旺进一步指出,异地拿地并不容易,“东莞、惠州出让的用地也不是特别多,而其中适合深圳拿来盖人才安居房的土地更是少之又少。”
根据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深圳建设用地总规模需控制在1004平方公里以内,但截至2017年,全市现状建设用地已达996平方公里,新增土地所剩无几。与此同时,2012年以来,深圳通过城市更新供应用地连续6年累计超过200公顷,2017年达到261公顷,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深圳土地供应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深圳已列入计划更新的项目共695项,预计可为城市建设腾挪用地面积约53.18平方公里。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