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地产100讲(41):广东旧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点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普遍呈“小、弱、散”状况:多数文化企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资源不集中,相当分散。进一步整合资源,盘活存量,一方面鼓励强强联合、自由联姻,打造旗舰型的文化企业,一方面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对重复设置、经营不力的文化单位进行资源重组,优化结构。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力集聚方式,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现状、特点和前景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采取怎样的对策?这是当下文化工作者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从目前获命名的广东18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看,目前广东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主要有五种类型:
一是政府首创主导或大力推动并实行统一管理的“搭台唱戏型”。这些园区有雄厚的实力基础、良好的政策支持、特定的产业使命和独到的发展优势,如广州荔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中山小榄文化产业基地。2002年广州市荔湾区政府提出建设“广州设计港”的概念与规划,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广州设计港”为中心,以“一港多园”为发展模式的“荔湾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基地群”。
二是企业自动聚集和自行孵化而后由政府保护的“池塘型”。“池塘型”的聚集区如同一个自然形成的生态群落,其典型代表是佛山创意产业园和深圳田面创意设计之都产业园。佛山创意产业园集聚了陶瓷研发、RFID产业、软件、金融服务及中介、工业、建筑及广告设计等五大产业,实行政府扶持和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深圳田面设计之都园区一期入驻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等类型的53家企业,在福田区政府支持下,园区内的旧厂房得以改造、开发。
三是根植于某一区域的特定文化资源的“大树型”。有些区域积累沉淀了丰厚文化资源,吸引企业容纳涵养成当代文化产业园区。如肇庆端砚文化村和揭阳阳美玉器生产基地。肇庆端州区白石村有千年砚乡之称,村民世代以砚为耕,村民从事端砚制作,文化底蕴深厚。端砚文化村产业园区利用白石村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村内及周边有300多家端砚厂家、作坊,形成了产业规模,逐渐成为肇庆的重要品牌。揭阳阳美的玉器生产、加工贸易历史悠久,清朝阳美村就拉开了发展玉器产业的帷幕,通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深厚的产业特色文化,自2002年开始每年10月21至25日举办一届中国(揭阳)国际玉器节,并先后荣获“中国玉都”、“亚洲玉都”等荣誉称号。
四是企业因为行业内龙头的入驻慕名而来的“蜂聚型”。通常是一个园区以一两家大型文化企业作为依托,吸引其他中小企业慕名而来快速跟进,形成交叉产业链以及由蕞初产业延伸的行业网。例如广州的羊城创意产业园依托报业传媒领域的龙头——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珠海的南方文化产业园依托教育出版领域的领头羊——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从而吸引大批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进驻园区,在园区内形成并完善的文化产业链,共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五是利用一些旧城区、旧仓库、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腾笼换鸟型”。如深圳的华侨城创业产业园和广州的羊城创意产业园等,利用“三旧”(旧工业区、旧村、旧城区)改造成集聚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制作、音像制作、艺术创作、咨询策划、文化中介、传媒出版、现代印刷等项目和企业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近年华侨城利用旧厂房相继建成“华·美术馆”(俗称“蜂巢”)和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为艺术家和创意机构提供活动平台。这三个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春节黄金周期间一天的游客可达10万人次,其热闹和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它是深圳市首批认定23个文化产业园和基地中唯一的一个园区。
园区特点,行业分布广泛、涉及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广东先后命名的两批18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包括了广东文化产业的各项子业,如文化艺术服务业、新闻出版业、音像业、影视业、文物博物业、工艺美术业、文化旅游业、设计业、动漫业、文化产品制造业等,充分体现出广东文化产业发展行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条发达的特点。
大多有一个作为建设主体的龙头企业。18个园区中除了因为行业内龙头的入驻慕名蜂聚而来的“蜂聚型”,如珠海的南方文化产业园、深圳怡景动漫基地、TCL(广州)文化产业基地等,其他的园区里基本上都有一个单位或者企业作为园区建设的核心组织力量或龙头企业,作为主要建设单位或管理机构,它们为所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组织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以上是《产业地产100讲》系列文章的第四十一篇,转载请注明“***************”。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