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九年再造五个半石龙
九年前,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东莞萌芽。石龙在始兴建立了全省排名前列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影响深远的“石龙标准”得以创立。九年后,东莞的产业转移工业园遍地开花,占到广东省认定的产业转移园的四分之一。
思考在环境变幻之前,行动在机会出现之初。金融危机和随之到来的转型升级阵痛,印证着产业转移的合理性。从低端向高端攀升、从制造向创造嬗变,这是东莞的必经之路。
2004年8月,东莞石龙镇与韶关始兴县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共建产业转移园。当时除了时任广东省长黄华华在韶关调研的表态外,广东省还没有官方文件正式提及这种“飞地”合作模式。
“重点是要抓好招商引资,可通过‘飞地’开发等办法,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2004年6月25日下午,在韶关进行了两天半时间的考察后,时任广东省长黄华华对广东山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飞地”让冯寿宗眼前一亮。冯时任韶关市始兴县委书记,是与会者之一。政治敏感的冯寿宗想到了300多公里外的东莞石龙。
石龙,珠三角土地面积蕞小的镇。这个面积仅10.38平方公里的地方,从发展服装到电子信息产业,再到数码特色办公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个熟悉的话题。
不调不行。石龙经济和科技信息局局长何荣坚回忆:“有家澳大利亚企业西斯尔,做保温材料的,产值几个亿,税收上千万,因为有点环境污染,跟石龙主导产业关联性不高,政府主动引导他们去了其他地方。”
冯寿宗很快就找到党校同学黄卓钦,后者时任石龙镇委书记。黄正为用地烦恼不已。冯寿宗告诉他占地面积是石龙两千多倍的始兴县,工业用地很富余。一拍即合。黄卓钦明白,就像水往低处流,产业转移也永远向往成本洼地。
编号“A1─1”的“产业转移园区”
“从国际上看,当时中国和新加坡共建的苏州工业园开始进入收获期,国内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的产业转移也正暗潮涌动。产业转移是世界潮流,必须主动应对,石龙的现状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去尝试。”何荣坚说,该项目在镇人大会议表决时一致通过。
当时28岁的何荣坚被委以重任,担任石龙方面协调组组长,负责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调研及协调。何荣坚之前在石龙镇工业总公司担任经理,对镇属企业相当熟悉。
两个办公室,五个人,何荣坚在始兴开展工作时的配备。办公室总共不到30平米,还是借来的。“那时就开始上演‘双城记’,周一到周五始兴上班,周末回东莞。”何荣坚记得,开车去始兴单程要4个多小时。
根据双方的初步合作意向,石龙方面需要投入2000万元。“拿出的是真金白银,镇里要求控制投资规模,投入不能超过2000万。”
石龙在吃螃蟹的同时表现出谨慎的一面。2004年11月,受石龙委托,广东工业大学产学研学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出炉。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上认为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存在一定投资风险,但如果利用好产业转移园的优势,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是可行的。
广东省的支持成为关键。石龙和始兴向当时到韶关调研“飞地”模式的广东副省长游宁丰作了汇报,游宁丰表态可以在1-2年内调拨专项资金进行支持。
2004年12月10日,第三届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在韶关举行。“东莞市石龙镇政府(始兴)产业转移园区”项目特地被大会列为第三届山洽会的排名前列个签约项目,编号为“A1─1”。时任广东省长黄华华在大会开幕式致词中两次提及。
让何荣坚没想到的是,石龙摸索出来的可行性研究、园区规划、环评、与对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做法,成了省政府认定产业转移园的标准之一,被称为“石龙标准”。“差不多有七、八成是参照我们的做法,后来我们认定省产业转移园十分顺利。”
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园定位“生态型、科技型、创税型”,总体规划面积6000亩,合作期50年,税收五五分成。
2005年5月,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游宁丰在视察该产业园区后赞叹:“始兴产业转移园是全省进度较快、手续蕞完备、规划、认识、理念、工作蕞扎实的一个园区。”
此时,产业转移逐渐成为广东省热门线日,广东省政府颁布《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引导产业转移成为省级战略。同年8月,广东省配套出台《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办法》。
2005年12月,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被省认定为首批产业转移工业园之一,获得省3000万元资金支持。
甚至有些“石龙标准”显得过高了,直到后来才被肯定。2013年3月广东省财政厅、省经信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建立产业转移合作共建共享长效机制的意见(试行)》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园区试行政企分开,建立专门的园区资产运营管理公司。而早在2005年1月,东莞市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全面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招商、管理等工作,何荣坚正是当时的总经理。
目前,广东省经认定的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中,东莞参与共建的有9个,占到四分之一。截至今年3月,东莞参与共建的9个产业转移园经省认定的面积为87935.3亩,这些“飞地”相当于再造了5个半石龙。
东莞与外地共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遍地开花。2005年6月,东坑镇政府与乐昌市政府签订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合作协议书。2005年7月,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动土。随后,东莞大朗(信宜)、东莞凤岗(惠东)、东莞长安(阳春)、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陆续开建。
2008年底,东莞的市级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莞韶园横空出世。东莞市政府从2009-2013年,每年将投入5000万元,共计投入2.5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始兴那边说,今年年底应该可以分点税收给我们。虽然不多,毕竟开始收获了。”何荣坚在始兴工作4年,听到这个消息感觉很欣慰,如同自己的孩子终于能够顶天立地。
陈鸿宇(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南都:全省36个产业转移园,东莞作为输出地,四分之一由东莞共建。东莞重视产业转移园建设有何现实因素?
陈鸿宇: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热衷建设产业转移园,这是珠三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也有必然性。相对来说,东莞的工业化起步较早,发展速度很快,土地、生态的承载能力在逐步减弱,必须通过产业转移来腾出发展空间,拓展新的经济腹地。东莞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接近香港的3倍,东莞不可能继续之前的经济发展模式。
南都:2011年7月,东莞厚街镇长陈仲球调任莞韶园主任,这是东莞向“飞地”产业园输入如此高级别官员,也是目前为止的一例。由外地共建方出任工业转移园一把手有哪些好处?
陈鸿宇:产业转移也需要在体制改革上进行探索,东莞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的工业化发展比较成熟,利用外部资金的能力,推进工业发展的经验较为丰富。接受转移的一方相对来说,不管工业发展水平,还是体制改革上,都比输出地落后。产业转移不是简单把企业转移过去,而是要把能推动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等嫁接到新的工业园区。在体制上进行对接,把整个思想观念移植过去。像陈仲球去韶关任职,就能够由东莞主导莞韶园的建设,带去东莞的机制和理念,提升产业转移园的软实力。
二手房满两年和不满两年有什么区别
买房位置怎么选 东、西、中间户哪个好?
毛坯房怎么验?如何正确验收毛坯房?
参观样板间不只看看,有哪些注意事项
公摊面积包括哪些?包含停车位吗?
你知道商品房交付哪里存在法律风险吗
安置房到底能不能买?有哪些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