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生产项目到投建产业基地
继标准厂房后,“园中园”又成为了企业投资的新洼地。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到昆明的园区建设中,企业能否从中获利?什么样的模式适合昆明园区的?企业投资如何与政府投资形成共振?这些问题既是园区管理者所寻找的答案,也是投资企业在摸索的经验。
孵化器是昆明较早企业参与园区建设的一种模式。
2004年9月,由金鼎科技园管委会成立的五华区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和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共同出资,成立了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这是云南省首批企业化运作的孵化器公司。此后,经开区成立了云南省首家全额投资的民营国家级孵化器 。
科技企业孵化器形式上是建一栋办公楼,同时为企业提供创业支持,咨询、培训和信息化服务。现在看来,它更类似一个创业中介服务机构。不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确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园区发展的一块根据地。据昆明市科技局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昆明市已建成科技孵化器18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7家,孵化企业1500家,毕业企业超过400家;2012年,孵化器总产值19亿元,申请专利数超过800余项。
科技企业孵化器虽然是采用企业化运作的方式,但从其构建背景来看,更多的还是一种政策行为。当时昆明的园区还未如今日这般如火如荼,孵化器更多的内涵是高新、经开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为推动技术型产业而谋划的。
到2010年,地产商出现在园区建设的队伍中,让各界看到了企业参与园区建设新的可能性。
2010年,云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在工业园区新建标准厂房的指标任务,这就意味着标准厂房的建设成为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
这在工业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工业经济仍处于追赶现状的云南,标准厂房建设才算刚刚起步。于是,一些地产商便嗅到了其中的商机,这也拉开了地产商进入园区建设的大幕。
在大多数园区仍然以园区管委会为主导新建标准厂房的时候,当时的杨林工业园区管委会大胆尝试了引入企业承建标准厂房,引入了云南恒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建“恒宸工业园”。恒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建筑商,经过多年积累组建了地产公司,首个项目就投入了在昆明没有示范可以摸索的标准厂房。企业决策者看来,和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商业地产相比,工业地产还是新兴领域,所以对所有参与者都是公平的。
另外,官渡工业园也引入了民营房地产开发商云南正太利金投资有限公司。云南正太利金投资有限公司是从商业地产转型工业地产的。公司董事长杨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鼓励类项目,标准厂房在未来几年内一定大有作为。”杨春说,从整个经济环境来说,房地产行业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处于国家严控的阶段,而标准厂房作为政府鼓励类的项目,“尽管此前就知道利润点很低,但投资风险小,所以公司当年也毫不犹豫地参与到标准厂房的建设中。”
继标准厂房后,“园中园”又成为了企业投资的新洼地。
2013年4月的昆明已是骄阳似火,早上10点的太阳已经可以让皮肤感觉到刺痛。此时,在昆明北部工业重镇嵩明县杨林镇隆重的举行了一场开工仪式。用这场仪式主导者的话说,他之前从未如此高调的向外界透露项目的信息,这一刻要这么隆重是因为项目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4月28日动工的是杨林木业家具产业基地,该项目由昆明森工集团投资兴建。除了森工集团搬迁厂房外,项目建成后还将引入其他相关企业,例如人造板生产企业,实木门、符合地板、实木板材等生产企业。另外,从规划还看到,森工集团计划重金打造“研发中心”和“信息中心”。“我们将借助森工集团多年在林木家具产业中积累的网络,通过信息中心这个平台,打造一个林木家具产业的交易平台。”在森工集团董事长张昌明的规划中,要将杨林的产业基地项目做成昆明、乃至云南林木家具产业的交易中心和品牌。
事实上,森工集团原本只是按照“退二进三”政策实施搬迁入园。在各级政府推动云南林木家具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森工集团的搬迁厂房变成了产业基地。用张明昌的话说:“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企业的事情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产业。”
从投资一个生产项目到投建一个产业基地,杨林经开区和森工集团并非个案。
下个月,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云景路与向阳路交叉口将竣工4栋楼,这是云南银河之星投资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投资项目的一部分。银河之星“银河TPark”。云南银河之星投资有限公司是2010年入驻昆明经开区,当时在经开区投资组建的无限通信领域系列新型天线、新型电子功能材料研究、制造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2011年,银河之星改变了蕞初的投资战略,向昆明经开区管委会提出建科技产业园的想法。“公司是以投资科技项目为主营业务,对园区开发非常陌生”,银河之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鲁进京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所以有些冒险的来投建“园中园”,一个原因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投资者们眼中,“园中园”还尚是一块充满商机的“处女地”。
早先还有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入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按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组建园区股份开发公司,共同打造昆明出口加工区。昆明出口加工区现在不仅是“昆明保税港”的组成部分,更是经开区首个冲刺千亿规模的子园区。目前来看,昆明出口加工区算得上是企业投资“园中园”蕞成功的案例。
随着昆明园区的逐渐壮大和发展,园区用地供给和项目用地需求的矛盾必将成为未来制约园区发展的蕞大瓶颈,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成为摆在各园区管理者面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正是园区极力鼓励企业投资“园中园”的根本原因所在。投资一个项目只是一个企业的成长,以企业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基地将会是一个产业的成长。
另外,园区建设市场化也是昆明园区实体化管理改革的重要命题。所谓市场化,其标准定义是:在开放的市场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制,效率蕞大化目标的机制。是指用市场作为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等基础手段的一种状态。
长期以来,园区建设从来没有不谈到融资难的问题。2011年以来,受整体经济趋势的影响,融资环境可以说是加剧恶劣。据悉,市级财政资金今年安排用于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专项资金为5亿元。根据各类园区通报的数据计算,每年园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都到达了几十亿元。显然,政府财力与园区开发实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空白点。近年来,市级财政也推出一些创新举措,一方面是整个各类资金支持园区发展;更重要改革创新是旨在通过政府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在2013年全市财政工作会议暨全市财政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上表示,昆明市财政局局长马凤伦表示,面对当前昆明建设需要大投入,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存在的大背景,财政调控由直接投入向杠杆撬动转变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将成为园区发展的必然路径。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企业与政府性质不同。政府是城市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实现。企业更多是以盈利为目的,盈利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基础。简单来说,政府可以“放长线钓大鱼”,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在既定目标期内实现盈利,企业生存堪忧,投资项目将会成“烂尾楼”。
目前,企业参与的园区建设项目,看到已经投入市场检验的主要还是标准厂房。
杨林和官渡两个房地产商开发的标准厂房项目,表面上看来尚算得上“风光”。去年,恒宸工业园迎来首批入驻商家。今年,其配套办公区、住宅区也默默投入市场招商。“昆明的标准厂房实际上已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必须在提高服务上努力”,恒宸工业园销售负责人这样描述其现状。
事实上,并不是昆明的标准厂房建得太多,已经超出企业的实际需求。原因在于昆明的中小企业规模与入驻工业园区标准厂房间还存在距离。“在昆明城郊结合部的城中村中有许多中小企业,为什么?因为那里租金非常便宜。我们走访发现,昆明的中小企业还在以低端制造为主,利润并不高。要他们一下拿出几百万入园根本不可能。”上述销售负责人无奈地说。所以,恒宸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做标准厂房除了向中小企业卖地以外,更多的必须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首先就是为其解决融资问题。
银河之星在设计“银河TPark”的时候,就已经将盈利模式设定在风险投资收益。鲁进京表示,出租、出售厂房是“银河TPark”的盈利来源之一,但对于有潜力的企业公司可能提供其免费入驻的平台。“我们考察中关村发现,在他们的盈利结构中场地出租仅占很小一部分,更多盈利点是资本投资收益。”据银河之星称,公司将设立35亿元的银河基金,为园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银河之星还计划,要将“银河TPark”作为一种标准化模板,五年内要在云南复制35个“银河TPark”。(昆明日报 记者吴洁)
主办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锦绣大街1号
运维单位:昆明信息港 昆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