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介绍
目前全市9个园区,包括国家级园区3个,包括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保税区(珠海保税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斗门富山工业园、金湾联港工业区、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以及纳入珠海高新区范围管理的三灶科技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和南屏科技工业园。园区已建成了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金湾区航空产业园、三灶镇生物医药产业园、高栏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珠海市西南部,是依托华南沿海主枢纽港—高栏港而设立的经济功能区,实际管辖面积296.3平方米公里。2012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珠江口西岸头部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栏港经济区拥有珠江口西岸唯一深水港资源,可建万吨至30万吨级泊位150多个,可形成年吞吐能力2亿吨以上。已形成了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清洁能源和港口物流为主导的临港产业格局。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39平方公里,目前主园区已形成以名牌大学为依托,以软件研发企业为主体,集“产学研政孵投”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走廊,初步形成了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医疗器械、智能电网以及文化创意、高端制造“4+2”现代产业格局。先后被评定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广东省软件集群升级示范区,荣获“广东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称号。
(三)三灶科技工业园(含航空产业园)
三灶科技工业园由金湾区政府对园区进行直接管理园区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已先后获批成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航空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国家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发展示范区”、“广东省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及“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中:三灶科技工业园包括主园区、琴石工业区、东扩片区、西拓片区,已经开发完毕。主导产业包括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及电子电器等“3+1”主导产业。
省级经开区将原富山工业园、虫雷蛛港区、龙山工业区合并为富山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52.5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达45.66平方公里。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10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家,初步形成以方正科技、越亚半导体、杰赛科技为引领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以凌达压缩机、格力大金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东方重工、格莱利摩擦、康恒环保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三大产业集群。
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为9.23平方公里,已经形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电子电器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入园代表企业有丽珠医药集团、龙丰精密铜管、金品电器、迈科智能科技、爱普科斯等。
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园区之一,总面积7.2平方公里, 主要由主园区和格力工业城两大片区组成,是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以家电电器、电子信息、办公自动化及打印耗材、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五大重点行业为核心的发展格局。
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园区之一,总面积6平方公里,是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园,已形成电子终端产品、电子线路板、电池类、电缆类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拥有伟创力集团、汉胜科技、运泰利自动化、光宇电池、鹏辉电池、缘成电子等一批著名企业。
国家批复总面积3.29平方公里(其中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0.29平方公里)区内实行“境内关外”的政策,具有“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并附加商品展示这一辅助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和便捷通关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基本形成了航空维修与培训、精密加工、电子元器件制造、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物流等五大支柱产业。
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于位于斗门白蕉新港片区,为城镇综合开发类项目,采用DBFOT(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运作模式,管理范围20.9平方公里,合作期限30年,投资规模63.9亿,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由社会资本负责合作区域内的一揽子开发建设运营工作,具体包括建设服务、产业发展服务、运营服务,2021年2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珠海市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经开区获批范围2.08平方公里,实行省级开发区的政策。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