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深圳企业即将呆不下去了?
上世纪90年代就来到深圳创业的李哥,怎么也没想到,开厂20多年,现在因为成本问题,
“这几年企业在深圳生存格外难,租金还在涨,又遇到疫情,压力尤其大。自己又不舍离开南方,很多朋友推荐我到临深的东莞、惠州看看,成本会低很多。考虑到这些年确实有不少深圳企业去临深办厂,过的还挺好,所以自己也开始往临深选地方了。”
的确,3000平左右的厂房,每月15万的租金,算下来差不多50元/平/月,相比零几年的十几元/平/月,已经翻了好几倍。如果不是成本太高,他其实舍不得离开。
“现在搁深圳开厂真的不容易了,当初一起来创业的同乡,有的早早迁往省外,有的退回了老家,可能早先直接买下厂房的人生存还能好些。”
那时候,在深圳开工厂、搞生产,像一股潮流般席卷而来,深圳也成了“世界工厂”。
大家已经看到的,是华为终端转移落户在东莞松山湖、中兴通讯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比亚迪在汕尾建汽车产业基地、大疆的研发中心设在了东莞。
没有看到的,还有2020年的一个月里,美国500强企业史丹利、年销售额996亿人民币的日本村田制做所,在深圳的厂区相继搬离和倒闭。
更没有看到的,是深圳制造业企业注册数量的逐渐减少,以及原有的制造业企业注销数量的增加。
回头看2008年,深圳制造业产值增长速度便开始出现明显递减,2014年甚至出现零左右的增长,之后注册企业数量在逐年下降,一直到2020年,相比2015年降了三分之二。
淘哥记得2016年时任深圳市市长许勤的一次讲话中就说到:近期,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
1.5万家,不是小数。试想,在一个地方,已经有了固定的厂房、固定的供应链,甚至固定的客户,为什么要搬离呢?
“租金涨得太高,龙岗平湖厂房现在都要35块钱一平,根本接受不了。”在深圳开厂十多年的夏姐,同样面临着要搬到临深办公。
淘哥注意到,目前深圳大部分厂房租金在30元/平/月以上,相比过去十年,宝安、龙岗厂房租金增长了5-7倍左右,即便是一些边缘地区,也超过了20元/平,写字楼就更贵了。
头部太平戴维斯的数据同样显示,2021年一季度深圳工业厂房平均租金36元/平,同比上涨12.5%。即便如此,因为需求大,厂房空置率也比较低。
“现在一般签订3、5年的租赁合同,后期租金会根据市场再做调整,每次都会是不小的涨幅。”
毋庸置疑,成本上去了,会倒逼企业出走,选择把生产线等搬到成本相对低的地方去。
例如临深的东莞、惠州,厂房、写字楼租金普遍在10-20元/平/月左右,成本就比深圳少很多,也因此过去了不少深圳企业。
深圳1997平方公里的空间里,别说住宅用地少,抛开大量绿地及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同样紧张,273平方公里的体量,在一线城市也属蕞少。
例如福田、罗湖的工业区,逐渐转型为居住、商业以及办公区,南山的一些工业园变身为文化创意园,现在工改商、工改居项目占比多起来了,导致工业用地规模缩减。
加上深圳的产业结构在加速调整,这几年不少土地都是用来建写字楼,更多是引入一些金融、互联网企业,给制造业留下的空间自然就小了。
当下,尤其占地规模大的制造业企业,以及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租金成本问题、拿地成本困境等,大多会另寻他路。
当初史丹利是典型案例,深圳的工厂位于宝安石岩,租金能达到38元/平/月,为了节省经营成本,干脆搬到苏州去了,毕竟地是自己的,至少不担心租金问题。
对于后者而言,是既留在了大湾区继续享受红利,又近距离享受到了深圳的优质资源,也没有浪费原先打下的固定客户和产业链,成为了众多企业外溢时的优选项。
而在众多临深城市中,东莞凭借着地缘优势,以及本身是产业强区的条件,表现尤为突出,成为深圳不少科技企业、创业公司、制造业企业的新选择,是近年深圳企业外溢的“新贵”板块。
东莞政府更是具有先见之明,去年9月,便直接宣布临深九镇全面融入深圳,一改以往临深定位,要成立深莞合作示范区,强化与深圳的联通。
要知道,“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官方首次提出的概念,会对缓解深圳人地矛盾起到一定作用,于深圳要外溢的企业而言,同样是利好。
因为淘哥注意到,这9镇不仅是临深头部排,并占了东莞37%的GDP,说明东莞在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深莞的政府官员,对两地考察的频率都高了很多。
反过来对9镇而言,带来的转变也是全方位的,比如是轨道交通(地铁、高铁、轻轨等)、文化教育设施(各种馆和学校)、办公建筑(写字楼、厂房等)等方面的完善和强化,要高标准地打造。
事实上,在去年深圳首提编制深圳都市圈后,蕞近出台的深圳十四五、国土空间的顶层规划,无一不在强调要强力推进深莞的融合发展,并且专门提到要构建“一主三副”的都市圈空间格局。
其中“一主”便是以深莞惠为中心,构建半小时交通圈,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若干个产城协同一体化发展试验区。
在东莞的十四五规划中,同样看到了将依托东莞的产业基础和临深区位,高水平对接深圳海洋新城、光明科学城、深圳北部中心、龙岗坪山东部中心的创新资源辐射,打造莞深产业融合创新带。
其中南部各镇(园区),将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强路网、城市服务对接融合,打造莞深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区。
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深莞产业融合路径清晰且势不可挡,尤其东莞临深九镇,极有可能诞生一批产业新城。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