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乘“风”而上
上半年产业产值101.24亿元,同比增长81.84%
大龙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乘“风”而上
热浪来袭,热情不减。近日,在大龙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区,投资60亿元的广东凯金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二期工地,近百台重型机械正在1000亩工地上清表作业。该期项目投产后,年产2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该区以此为引领,大力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的延链补链提升工程。
1992年,大龙开发区成立。2002年,大龙开发区开始发展新能源产业。如今,大龙的电池用硫酸锰产量占全国80%以上市场份额,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超26%,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以上。
7月5日,在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党政办主任宁汝亮告诉记者:“从锰矿初级加工到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锰源的生产,再到废旧电池回收、重新加工为电池正极材料所需要的锰系产品,我们公司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2002年,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成立,这是大龙经济开发区头部家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的企业。目前,已成为全球蕞主要的高端高纯硫酸锰和第三大电解二氧化锰产品经营企业。
周边100公里范围内锰矿、汞矿、钾矿、煤矿、铅锌矿和重晶石等储量丰富,其中锰矿储量高达7.08亿吨。大龙开发区以矿产资源作支撑,找寻并站立于新能源风口之上,加速推进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蝶变。
7月,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锰资源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生产车间,设备运转、生产繁忙。而在不远处的中伟新材料循环车间里,通过管道从能矿锰业输送过来的高纯硫酸锰,与硫酸钴、硫酸镍一同加工后,形成锂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
“我们生产的产品可以就地销售给园区内的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短距离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居广说,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形成产业集群的基础,也是制胜市场的关键所在。
足不出园,上下耦合。汇成新材料将高纯硫酸锰销售给中伟新材料加工成氢氧化镍钴锰、红星发展大龙锰业将电解二氧化锰供应给百思特生成锰酸锂、丹斯迪使用中伟新材料的三元正极材料组装三元锂电池……
链式发展,产业壮大。该区立足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龙头企业、已有产业为依托,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补链强链延链企业和项目,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
在红星发展大龙锰业、百斯特等10家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开发区引进了广东嘉尚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以及山河智能、广东凯金等负极材料生产企业,成功实现了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的延链和强链。此外,中伟循环三期、汇成新材料二期、百斯特二期、中科星城三期等陆续建成,园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目前,该区形成了以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综合回收研发利用于一体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循环产业链,以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锰酸锂、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等为核心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2019年9月,以大龙开发区园区企业为核心支撑的“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录,成为全国头部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
今年1至6月,大龙开发区园区总产值达208亿元,工业总产值146.01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119.32亿元,同比增长55.05%,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值101.24亿元,占规上总产值的84.84%,同比增长81.84%。“绘制一张产业链图,制定一个工作方案,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大龙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大龙将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全力支持产业链建设和产业链链主企业发展,推动断链连通、短链延长、弱链变强,构建全链条产业格局,以期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上持续领跑。(记者 葛永智)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