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议事厅 如何推动宝安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委员嘉宾这样说
深圳政协·委员议事厅9月9日,本年度第六场“委员议事厅”成功举办点击回顾 委员议事厅宝安产业园区该如何抢抓机遇。委员们各抒己见针对宝安区的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说出了各自的想法与建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这些问答看看精彩的活动现场。李捷利 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和政务环境我们园区实现产值从10亿元到近百亿元的“蝶变”,培育了上百家国高企业,主要因为深圳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全国领先的市场法治环境、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完整完善的生态产业链、众多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
从40年前以来料加工为支撑的制造业涌入起步,到如今宝安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激光、模具等产业链条完备、竞争力强,这些产业发展成果从产业园区中产生,同时也为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和园区正面临新一轮携手变革发展的新挑战,需把握再次腾飞的新机遇。
我们园区实现产值从10亿元到近百亿元的“蝶变”,培育了上百家国高企业,主要因为深圳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全国领先的市场法治环境、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完整完善的生态产业链、众多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企业来了放心、人才来了安心,企业和园区才能发展壮大。
深圳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有两个特点:一是创意离产业蕞近的地方。深圳拥有全球蕞完整的产业链,可让一个创意从0到1,且时间蕞短、成本蕞小。二是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创新力。深圳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专利数量名列全国前茅,而宝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有52家,居全市头部。
深圳诞生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未来还会有更多。龙头企业能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深圳要想留住这些龙头企业,就要打造更多专业性园区和特色园区。另外,广东、深圳正加速培育万亿级、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未来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需要园区作支撑。
深圳的产业空间问题主要是产业用房出现结构性失衡,办公用房供过于求,生产厂房又无法满足制造业需求,导致产业空心化现象。宝安工业100强企业中,很多企业都是租赁厂房,这些企业心态不稳定,找到合适的机会很有可能会转移到外地发展。
一方面,很多缺乏产业运营能力的房地产企业、制造业企业在做产业园,很难运营好。另一方面,“工改工”面临利益统筹不平衡等问题,项目落地时间长,导致积极性不高。政府应统筹规划,明确时间表,让信息更清晰透明,让效率更高、企业和园区更放心。
一些旧改项目缺乏未来产业思维,限制了产业形态,阻碍了高质量发展。很多园区业主更多考虑当前利益,更愿意开发租金相对更低的工业项目,以获取更高回报,较少考虑未来产业需要。同时,旧改时间预期不确定,导致现有制造业流失。
目前国家严控房地产项目融资,而提升产业空间力度蕞大的“工改工”项目一旦功能属性增加了类似住或商的属性,银行风控系统自动划定为类房地产项目,审批周期长,难度大,导致企业对“工改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市场不活跃。
不少产业园区存在碎片化、零散化问题。一方面,园区内入驻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行业上没有关联;另一方面,园区与园区之间在产业上没有形成关联,无法形成片区的产业集聚和特色的产业生态。因此,难以吸引超级企业进驻,满足不了其对产业集聚的需求。
我们走访企业发现,现有园区满足不了产业需求。很多老旧工业园区建设标准不高、基础设施陈旧,难吸引现代高端产业入驻。同时,也满足不了新时代人才的需求,他们对工作软环境的要求高。因此,应打造更多有温度的产业空间,让年轻人找到幸福感、归属感。
可启动“一亿园区、万亿制造,打造世界级智能生产基地”计划,将现有6000多万平方米的工业园有序升级改造,发展为一亿平方米制造厂房,将现有7000亿元制造业产值提升到一万亿元以上。在大湾区“9+2”城市群中,宝安要建成高端制造的心脏、智能制造的大脑,让高端制造领跑全国,争创全球先锋。
要******齐下:一方面,创新“工改工”盈利模式,推动“工改工”回归产业本质。如出台政策让利于民、让利于企业,对招商引资做得好的企业进行奖励。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由政府牵头、国企推动的“飞地经济”,让飞地变为“制造业高地”。
可借鉴新加坡精细灵活的土地管理办法和上海“工改工”项目“一事一议”政策,打造优质生产环境、优美生活环境、优良生态环境的“三生融合”高质量产业园。这不仅能解决优质厂房需求问题,还可发挥宝安区域潜在比较优势和凸显产城融合竞争优势,朝着“国家级新区”的战略方向发展。
政府在进行“工改工”项目审批时要更注重统筹规划,提前进行产业布局。针对单个园区,要更注重专业化建设,降低企业生产研发成本,形成有效的产业链。针对园区与园区之间,可通过建设智慧平台,把园区的公共平台、服务配套、企业、人才等资源链接起来。
宝安还应制定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标准,为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发展提供宝安范例。通过制定产业园区运营的标准和指引,规范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只有不断提升产业运营团队的认知和服务能力,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专业的事让专注的人干,产业园区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制定星级园区认定的深圳标准,树立标杆,营造园区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二是建立园区专业运营人才的梯队培养机制,开展“深圳园区运营人才千人培训计划”,提供精准培训。三是规范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提高门槛。四是鼓励行业协会参与行业治理,为园区提供垂直类的产业资源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