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发区该怎么建?这里有蓝图
《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按照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促进全省开发区发挥优势差别化发展。
——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广东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机遇与挑战并存,亟待升级。
——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
——充分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规模效应:资本、劳动、信息、土地、人才、数据等资源空间集聚,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
示范效应:大规模利用外资、发展多种所有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改革开放的示范引领者。
其一,善用优势差异发展——利用所在区域资源、区位和要素优势,寻求差别化发展;
其三,创新驱动更加强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科创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创新;
其四,管治发展体系创新——注重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互补,建立土地 “进入-退出”机制。
广东各地资源禀赋差异明显——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优化全省开发区形态和布局
——强化汕头高新区的带动作用,形成以汕头为中心,与潮州、揭阳等地开发区协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提升湛江、茂名两市经开区和高新区的龙头作用,湛茂两地紧密合作形成临港产业集群。
——承接珠三角转移过程中实现产业的二次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流通。
广东各地的开发区已经从产业链单一环节向全产业链发展延伸,这为承载产业链发展的开发区提出新要求、新任务。
——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等新兴领域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支持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探索建设概念验证实验室,布局大科学装置
——建设完善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广东股权交易中心
珠江西岸:推动产业融资租赁、研发设计、工业设计、信息系统******、会展等快速发展
粤北:发展以生态环保、农林产业为依托的跨省区大型商贸中心、大型农贸专业市场
第三代开发区:主导产业从劳动、资金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人才比重提高;
广东的开发区大多处于头部代和第二代。为促进开发区升级,广东将推动这些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实行“一区多园”叠加“园区+市区镇(街道)协同、园镇联动”等管理体制模式创新
——支持珠三角高校、科研机构在粤东西北的高新区设立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公共技术******平台
——通过股份合作、委托招商、“飞地”经济和“园中园”等方式实现共建共管模式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