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767万亿!“高精尖新”产业领衔广东重点项目|大湾区产园速递
近日,深圳市2022年头部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本次集中启动活动的新开工项目共245个,总投资约2354.7亿元,2022年度计划投资约443.9亿元。
与深圳类似,广东其他城市一季度开工的重大项目,2月8日,广东省佛山市一季度10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3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7.22亿元。其中,产业项目为77项,总投资747亿元,在项目数量与投资规模上都占据蕞大比例。
从项目领域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佛山投资热门。作为全省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之一,佛北战新产业园也于同日开园。据了解,佛北战新产业园一季度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共26项,占一季度集中开工重大项目总数的1/4,涵盖了21个产业项目、4个基础设施项目和1个民生项目。
广东另一个制造业重镇东莞,产业类项目投资今年同样表现强势。2月11日,“新起点新征程”东莞市2022年头部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松山湖举行。据统计,纳入2022年一季度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共有50个,总投资300亿元。其中,产业工程项目32个,总投资209亿元,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从投资来看,去年,广东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万亿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广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今年广东省将安排省重点项目1570个,总投资约7.6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00亿元,比去年计划增长12.5;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294个,续建项目1276个。
近年来,东莞重大项目投资增长明显,2021年,东莞全市重大项目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171.4亿元,同比增长19.1%,为GDP过万亿元提供了有力支撑。按照计划,今年东莞将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
日前,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州要成为世界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先行之地。
《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广州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达到15%,新增上市科技型企业数达到6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达到1.7%,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等。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将围绕“一轴四核多点”提升空间布局,其中明确将举全市之力规划建设广州“科技创新轴”,由北向南串联起全市域科技创新关键节点,完善生命科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助力广州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提出了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技术攻关水平、科技赋能发展、创新人才资源、科技创新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方面,广州具备核酸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有数十家,能够实现高效、大规模的检验,是战疫过程中名副其实的“病毒猎手”,因此广州有望在呼吸疾病防治领域成为产业和技术高地。
今年,广州计划安排产业建设项目332个,年度计划投资936亿元。在278个产业建设正式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就有128个,具体包括加快建设华星光电T9、粤芯半导体、百济神州等项目,前瞻布局纳米生物安全中心等等。
与此同时,基础科学研究也在快步跟进。《规划》明确,到2025年,广州要建成320个省级以上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包含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等。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在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是该试验区近7年时间里的第6次扩围,伴随鄂尔多斯、扬州、镇江、金华、马鞍山、景德镇、日照、襄阳、潮州、宝鸡、喀什地区等27张“新面孔”上榜,目前我国共有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覆盖30个省区市,在全国范围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10日表示,新设综合试验区将适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零售进口监管等政策措施。
此前,在2015年3月批准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之后,国务院先后于2016年1月、2018年7月、2019年12月和2020年4月在天津、上海等城市和地区分5批设立了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据介绍,此次扩围后,综合试验区在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实现地级市全覆盖。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跨境电商相关企业3万多家,且注册量仍在逐年增长。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跨境电商综试区带动作用明显。
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此前表示,通过各地方、各部门持续创新制度、管理和服务模式,探索形成重要制度框架,量身打造近百项支持政策,从而让企业在物流、支付、法律、税务、人才等方面享受便利、红利。
近日,宝安印发《宝安区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这已是宝安连续第4年围绕“制造业”制定出台一号文。
今年,宝安将以一号文为纲领,配套实施4大行动、56条扶持措施,形成赋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1+4+56”政策体系。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宝安已拥有工业企业超过5万家,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深嵌全球产业链,全市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宝安有9个集群增加值位居头部。全区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5%,一年内连续跨越8千亿元、9千亿元两个大关,增加值贡献率全市头部,创2012年分区以来新高。
2021年,宝安大力实施了国土空间提质增效百日攻坚行动,释放了以“百万平方米”计算的空间资源。市场经济活跃是宝安优势,《意见》突出共建共享理念,提出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将各类园区收益通过一定方式“反哺”园区发展,以促进各类园区提质增效并平抑市场租金。
在制造业能级提升方面,《意见》从大项目引领、大片区统筹、大招商和各类产业园提升等途径着手,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实施“13+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发展计划,深化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工业园区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并多渠道、多方式解决重点企业空间需求。实施“1+4+5+10”大招商工作机制,鼓励社会机构引荐招商,以高质量招商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增强先进制造业创新动力方面,《意见》部署了创新载体建设工程、高端创新平台引进培育工程、关键技术攻关工程、科技创新服务提升工程、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和质量标准引领工程,具体措施包括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创新集聚区—科技生态城”一体的创新孵化育成链条,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承接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参与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