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势在必得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心、铆足干劲,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奋力建设‘一园三中心’,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为全市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作出新会贡献。”
2月8日,******江门市新会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下称“全会”)召开,发出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号召。
事实上,踏入癸卯兔年,新会便以冲刺之态开新局——
召开新会区冲刺千亿GDP强区动员大会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描绘奋进蓝图;召开新会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夯实发展后劲;举行2023年头部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活动,跑好新春首棒;召开新会区高质量发展第二次推进会暨“政银企”座谈会召开,提振奋进信心……
主要领导深入中大创新谷大泽智造园、中创新航江门基地、G240潭江特大桥、芳源循环科技等召开现场会,加快推动项目建设;2023年新春出海抢订单拓市场动员大会暨政策宣讲会如期举行,动员抢抓RCEP机遇;新会区招商团队赴深圳开展招商引资恳谈拜访,携手10家深圳招商合作伙伴,共谋高质量发展……
此次全会更率先出台《新会区关于聚焦“一园三中心”建设全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落地见效的实施方案》,研究出台《新会区推动区镇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把镇(街)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为建设现代化新会提供强劲持久动力。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率先迈入千亿GDP强区目标,新会已精锐尽出、全力以赴、势在必得,“一园三中心”正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聚焦区镇经济一体化发展,新会以全区11个镇(街)、199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全面贯彻实施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推动实现产城融合、园镇共赢。
着眼于此,新会探索区镇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新模式,将全区划分为圭峰会城一体发展区、潭江一体发展区、银洲湖西岸一体发展区、银洲湖东岸一体发展区,统筹推进园镇融合、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工改工”、综合服务和公共配套等六项一体化工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打破镇域行政界限,集中全区优势资源,集约利用发展空间,有序流动生产要素,四大一体发展区已然明晰:
圭峰会城一体发展区的区域范围为圭峰会城全域,园区平台包括原新会经济开发区、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
潭江一体发展区的区域范围为大泽镇、司前镇、罗坑镇全域,园区平台包括新会智造产业园大泽园区、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新会智造产业园罗坑园区(暂定名)、硅能源产业园(暂定名)。
银洲湖西岸一体发展区的区域范围为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崖门镇、双水镇全域,园区平台包括银湖湾、大湾区国际职教城、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新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银洲湖纸业基地。
银洲湖东岸一体发展区的区域范围为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睦洲镇、大鳌镇全域,园区平台包括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江睦新能源双碳产业园(暂定名)、沙堆金门工业园、睦洲江沙工业园、大鳌中集工业园。
以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与属地镇融合发展为目标,新会坚持区镇统筹资源、产城高度融合等原则,健全区镇运行机制,全力服务四大一体发展区,构建“区领导小组+服务中心+开发公司”架构,打造六大特色产业园,推动园区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主引擎。
“我们铆足了劲,准备在实体制造业上,赢得新市场、新发展、新增长!”2月3日,江门市恒创睿能锂电池梯次利用与资源化项目(二期)破土动工,该公司董事长陈志鹏对企业新一年的高速发展充满期待。
企业所盼正是新会所向。聚焦打基础、优环境、攻项目、育产业,新会正全力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重,调结构、优存量、补短板,梯度培育五百亿、千亿级产业链,全力打造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争创全国经济强区。
凝心聚力狠抓大产业。新会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巩固提升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建筑材料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塑造未来产业,结合双碳实验室建设,重点培育硅能源、储能等产业。实施链长制,依托新会智造产业园、珠西集聚区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全力以赴招引大项目。新会高频对接深圳,建立全员全产业链招商机制,招引旗舰型、成长型项目。支持和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增资扩产,优化制造业新业态引进模式。深化落实区镇领导牵头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制度,建立工业项目开工投产纳统履约工作机制。
立足产业兴区、工业强区,新会还强化产业要素资源保障,用心用情培育大企业,多措并举优化大环境,着力培育消费大市场,在新的高度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脊梁”。
碧波疏影,繁花相映。今年初,位于枢纽新城的梅江农业生态园(二期)建成开放,“湖光、逐月、花林”三大主题景致更成为不少市民钟爱的“打卡点”。
聚焦民生福祉,新会正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绿美新会生态建设,优化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提升乡镇品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奋力打造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新会统筹圭峰会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完善其作为交通、能源、物流的枢纽功能,把市政管网、对外交通、防洪排涝、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升级的重点放在圭峰会城与各镇村连接的县道、乡道及物流、信息网络上,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突出镇(街)联城带村,新会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增强“三圈”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开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加强圩镇风貌管控管理,打造崖门、古井、大鳌等一批特色化品质化的美丽圩镇。推动双水、司前、古井等中心镇做优做强,争取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立足区域协调、强富绿美,新会力促“老城新生、新城添彩”,力促“强镇带村、村村和美”,力促“龙头带动、三产融合”,力促“天蓝土净、山青水绿”,力促“民生改善、增进福祉”,力促“共建共享、和谐平安”,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正呼之欲出。
走近新会梁启超故居,修缮改造施工如火如荼。当前,新会正加快推进相关工程进度,积极打造一批以梁启超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持续擦亮“启超故里”文化品牌。
围绕“固根、铸魂、圆梦”建设主线,新会着力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发挥侨都优势,助推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推进“港澳融合”工程。新会推进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加快融入“广深港澳”1小时经济生活圈。主动对接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把土地等资源向港资港企、澳资澳企倾斜配置。深化与港澳在跨境政务服务、产学研、、医疗、康养、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推动港澳台侨同胞来新会投资兴业,支持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国家平台示范区。
落实“侨都赋能”工程。新会深入推进江门“侨梦苑”新会园建设,以“工改工”形式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实施“侨资侨企”回归行动,提升侨都科技创新经贸合作功能。加快侨村、侨文化等展示场馆建设,开展联谊、寻根、留学等多元合作交流。搭建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用好用活侨情数字库,提升侨都侨务智库功能。擦亮“启超故里”名片,办好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深化“少年中国说”文化交流品牌建设。
立足“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新会将抓好文化产业培育,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抓好“侨”文章提升,抓好对外开放深化,高标准打造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