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家上市公司齐“扎堆”广州开发区成全国经开区首位
在9月17日举办的“广州金融”发布会上,广州开发区金融局局长汤克明介绍,今年以来,广州开发区抢抓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企业上市苗圃培育工程,形成“种子层”“青苗层”“金穗层”拟上市企业梯队,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截至目前,广州开发区上市公司累计达到66家,位居全市头部、全国经开区首位,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7家,占全市70%,辅导备案企业27家,成为广州市上市企业蕞集中、资本运作蕞活跃的区域。
会上,汤克明表示,广州开发区坚持机制为先,制定了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按照“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发展思路,遵循“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培育路径,构建上市苗圃企业分层管理机制。
与此同时,广州开发区建立健全省、市、区、证监部门纵向、区属部门横向联动体系,提供坚实组织保障。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形式,与上海、深圳、香港、新加坡等证券交易所建立沟通联动机制,增强交易所与企业双向走访互动,助力企业精准对接资本市场。构建“天使—VC—PE—IPO”金融生态链,打造“政策引领扶持—直接融资支撑—间接融资保障—服务平台对接”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企业上市全生命周期多样化融资需求。
据汤克明介绍,目前开发区以形成500家“种子层”优质培育企业、100家“青苗层”优先辅导企业、50家“金穗层”重点推进企业的拟上市企业梯队,而首批上市苗圃企业共有239家企业入围。“三个层次配比约为1:2:4,其中金穗层企业36家、青苗层企业62家、种子层企业142家。”
据了解,苗圃企业合计市场估值超过1000亿元,30%的企业被证券交易所评价为“优先支持上市企业”和“重点促进上市企业”,合计总营收达到439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近29亿元,近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7.5%,发展潜力巨大。
为更好支持苗圃企业,开发区推出了苗圃企业特训营,携手沪深交易所、区域监管机构、行业专家等专家导师,根据金穗层、青苗层、种子层企业不同阶段发展需求,专门定制上市培育课程体系,打通企业上市“理论+实战”融合的各个环节。引导券商、银行、风投等机构围绕苗圃企业开展个性化上市辅导和综合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民营及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拓宽上市苗圃企业银企对接渠道。打造政府、产业、资本交流平台,举办“政府部门+重点企业+行业分析师”行业交流会,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帮助企业谋划发展布局。
服务、资源支持之余,开发区多管齐下,出台了“金融10条”“绿色金融10条”“风投10条”等针对性金融扶持政策,综合运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扶持手段,形成股份制改造奖励、辅导验收奖励、成功上市奖励、并购重组扶持、上市再融资奖励等全链条上市扶持政策体系,对企业特别是绿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给予蕞高奖励800万元,助力企业加快上市步伐。近3年来,全区累计兑现资本市场发展奖补资金约2亿元。
“争取到2025年,全区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00家。”汤克明表示,下一步,开发区将以企业上市苗圃培育工程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和辅导,提升拟上市企业规范化水平,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