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空产业园开园十年从“一片荒凉”到“一地难求”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珠海航空产业园开园十年 从“一片荒凉”到“一地难求”
“一收一放” 整合资源 提高效率
1995年,蔡文首次来到珠海的头部份工作就被安排在了珠海机场,“海澄村的英表、上表这些地方我都非常熟悉,这里是我到珠海的‘头部站’”。因工作调动,蔡文于2002年回到市区工作。2008年11月,珠海航空产业园正式开园。次年,担负产业园基础设施等开发建设重任的航空城集团正式筹建,作为筹建人之一的蔡文再次回到了熟悉的“老地方”。
蔡文告诉小金,产业园起步之初,带着融资方的人去看现场,经常连条路都找不到。如何让融资方对产业园有信心,参与到产业园的建设中来,成为蔡文要解决的重要难题。每次面对融资方,蔡文都不厌其烦地从产业园的区位优势、产业定位等方面“推销”产业园,“产业园现有基础条件不足,就要从想法和思维上影响融资方”。
2009年至2015年期间,航空城集团在产业园基础设施等方面签署的建设合同总金额为7亿多元。2015年8月份,航空城集团与金湾区政府签署《珠海航空产业园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框架协议》,框架协议合作周期为五年,建设范围主要包括机场核心运营区等共30.5平方公里。蔡文告诉小金,2015年至今,航空城集团在产业园基础设施等方面签订的建设合同总金额为97亿元,这样的飞跃式发展源自金湾区政府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特区精神,以及航空城集团“一收一放”的措施。
其中,“收”就是将集团公司的所有资源整合起来去融资,以提升集团资源的使用效益;“放”就是将工程建设、现场管理等权限下放至旗下代建企业等举措,蕞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产业园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如今的产业园已是“一地难求”。
延伸出海平面的观海廊桥、体现“海绵城市”元素的雨水花园、彰显现代科技感的智能灯具……在今年航展到来之前,这些结合了生态、科技、观光等现代设计理念的设施,都将在机场东路——这个城市“大阳台”与市民见面。由航空城集团承建的机场东路美化绿化提升一期工程(以下简称“机场东路项目”),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蔡文告诉小金,机场东路项目和珠海国际健康港的建设都引进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通过采用透水系数更高的纳米无机高分子多孔聚合新型材料,使得部分雨水不经地表流失,而是被收集起来用于浇灌和土地保湿等,“今后产业园新建项目涉及海绵城市要求的透水铺装设计都将采用高透水系数材料”。机场东路项目完工后,除了可以满足金湾游客的旅游需求,还将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休闲场地。
“算上在机场工作的7年时间,以及航空城集团筹建至今9年多时间,我见证了金湾机场片区和产业园‘从无到有’的发展。”蔡文表示,航空城集团与产业园是携手前行、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关系。接下来,航空城集团还将继续参与到金湾区、产业园的高标准建设之中,为金湾区、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珠报融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