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区三大重点产业布局
上一期《看完今年世界500强后的一些个人想法》中有点出三个产业要特别留意,分别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汽车。我们从上期的浅谈到这期了解一下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
人工智能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是广东省重点规划的产业,并出台《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2030)》政策支持,将广州、深圳、珠海确立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区,以东莞、佛山、惠州三区作为连带,重点发展腾讯和科大讯飞等5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并提出到2025年,产业核心规模达3000亿元,产业规模达18000亿元的目标。
有了省政府的明确支持,地方各市在发展方向就容易拿捏和更有侧重点。
香港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目前来说是领先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在2007-2017年间,港区科研人员发表人工智能领域论文达6074篇,全球排名第6,论文引用影响力全球排名第3。比如成立于2018年的人工智能实验室(HKAI Lab),由阿里巴巴集团、商汤集团及香港科技园公司合力组成。该项目将致力于推进香港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发展,协助初创企业把研发项目商品化,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科学家、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其中研发出准确率超过99%的自动人脸识别系统让它在短短四年成为了独角兽企业。
国内头部企业也知道香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不约而同的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资源聚合。例如TCL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在新展示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腾讯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成立“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中心(WHATLAB)”,为微信未来功能做长期准备。
一河之隔的深圳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有两大优势。一是诸如腾讯、大疆等国内领先的创新企业已落地生根;二是人工智能三层(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均有发展,更容易带动周边产业。
广州的做法有别于香港和深圳,它的特点在于密集引入优质资源(省会的力量不同凡响)。如广州市政府、广汽集团分别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从多个方面打造“智慧城市”;广药集团与科大讯飞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建立我国“医药+智能”发展新模式,合力打造“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广州白云区政府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云计算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协同在白云区打造千亿元级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链条,粤港澳大湾区如果能够结合自身优势,必能在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占得一席之地。不过,与许多快速发展的区域一样,粤港澳大湾区也面临高端人才十分紧缺的局面。
可能很多人对深圳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努力不是很了解。但作为全国首批生物产业基地,2017年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了2000亿元,新一代测序能力位居世界头部,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基因库,在科研和学术实力的推动下,生物医学产业每年增加值超过500亿元,这样的规模,放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不可小觑的。
香港科学园是推动香港科技创新的重要一员,确立了生物医药科技为重点发展的五大科技领域之一,致力促进生物医药研究由实验阶段至商品化阶段的转化。科学园汇聚多家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公司,突显了香港作为策略性生物医药研究基地的独特地位。在2020-21年度,生物医药科技领域迅速壮大。截至2021年3月31日,在科学园内从事生物医药科技的企业及培育公司总数达156间。
香港现时约有超过250家生物科技相关公司,当中大部分为医疗健康公司,从事的领域包括药物、以传统中药为本的药用或健康产品、医疗和诊断器材。这些公司从事产品研发、制造、市场推广和销售等活动。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作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城市,香港、广州和深圳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三核驱动带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快速提升。未来,大湾区还需要在提升中小企业规模和创新服务能力等方面发力,通过搭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路径、建设创新平台等措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国家已经明牌要主推新能源汽车,这是个不可逆的方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湾区新能源整体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大量的资本流入,产业链中相关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市场竞争也逐渐由缓和走向激烈。
现阶段,仅深圳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生产企业有百余家,其中整车生产及研发企业有近十家,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配套设施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涌现出比亚迪、五洲龙、沃特玛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另外,深圳市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的产业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部分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同时,深圳发布一系列政策,以补贴、推广方案、管理机制和路权等形式,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扶持、推广与应用。
作为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的广州市,也是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拥有广汽传祺、东风日产辰风、广汽比亚迪和北汽共4个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2018年4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汽车产业2025战略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能达30万辆,进入国内前五位。到2025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能达100万辆,进入国内前三位。
整体来说,国家未来会推出更多政策“限制”燃油车的生存空间(现在就有国6b和双积分的压力),更多汽车品牌必然会加入新能源汽车的队伍并放大投入,形成新的竞争与协调发展态势。
当然,作为国家战略布局,上述三个产业并不能代表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部,只能说是冰山一角。全方位发展是大湾区的一大特点,各市相互联动是大湾区的一大特色,不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这三方面的确能让我们年轻人可以“放长线,钓大鱼”。有时候,做个长期计划、长期目标也是必要的。
更多资讯尽在企业微博@湾创大都会IMCI;公众号:湾创大都会IMCI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