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瞄准“千亿级”筑牢成都市重点产业三个支撑
这几日,位于彭州市的四川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一片忙碌——一个全国性的产业大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2024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将于本月底在这里举行,同步还将发布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建设方案,将推动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赋能的规划设计、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资金保障、企业能级提升、安全环保支撑等方面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构建能源化工产业生态。
年产航空煤油100万吨以上、高品质汽柴油350万吨、化工原料300万吨,打破四川成品油供给严重依赖省外的格局,保障了成渝地区45%的汽柴油、全川16个机场85%的航空煤油和西南地区60%的化工基础材料,年产值超600亿元,年税收超100亿元。
今年3月,全国唯一建设在超大城市中的天然气田——川西气田在彭州全面建成投产。川西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1112亿方,一期4个平台已全部建成投产,年产能17亿方天然气。今年8月,川西气田彭州3-4D井单井累产原料气突破1亿立方米,成为川西气田首口累计产量超1亿立方米的气井,标志着川西气田单井产量进入亿方阶段。
成都氢谷现有产氢企业5家,年产工业氢18万吨,产氢量占成都市氢气产能98%,灰氢、绿氢可对外销售产能占成都市场100%,累计引育华能氢能等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项目)11个,形成了覆盖氢能产业“研—制—储—运—用”各环节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优势,成为四川蕞大、成都唯一的氢源制备基地和成都市规划布局的唯一“氢源城”。
四川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是成都市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园区认定面积7.56平方公里,以镇园之宝中石油四川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和8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氢能及相关配套产业。园区累计招引产业化项目33个,总投资670亿元,其中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个。已建成投运成都市唯一化工中试基地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和全国首个超大省市内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宏川智慧物流及供应链项目纳入国家战略布局。先后获批首批“四川省院士(专家)产业园”“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连续3年获评“中国化工园区潜力10强”,在赛迪顾问“2024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中位居四川首位。2024年1—8月,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51.95亿元,同比增长8.16%,税收收入72.09亿元。
“我们正在瞄准千亿园区目标,对标上海金山、南京江北、福建古雷、广东惠州等国内顶尖化工园区,力争一年内补齐规划环评、设施配套等基础性短板,园区产值突破650亿元;三年内将园区承载空间由目前的7.56平方公里拓展至12平方公里以上,园区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五年内实现园区企业满员,园区总产值稳定在1100亿元以上。”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园区还将筑牢成都市重点产业三个支撑:
支撑电子信息产业。从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封装材料、关键物资储备4个方面,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做配套支撑。保障成都地区市场需求量约80%氢氧化钾、约60%四氟化碳、约60%六氟化硫、约60%盐酸以及龙头企业90%以上的关键物资储备需求。
支撑新材料产业。稳定四川石化产能,确保为西南区域提供300万吨/年以上化工原材料。同时,支持科技创新与转化,聚焦特种添加剂、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关键材料做好新材料产业“本地化”“同城化”支撑。
支撑新能源产业。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推动新能源领域针状焦、负极包覆材料、电解液溶剂、废旧电池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支撑新能源产业实现“区域循环”。
同时,园区还将以四川能源化工创新谷建设为统筹,按照全省一盘棋思路,采用“总部+基地”“智力+经济”“制造+服务”等方式,构建能源化工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创新发展新模式,以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和赋能全省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实现成渝地区成品油、天然气、氢源和电力四大能源保供。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