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记丨邓锡炎:在考察调研中不断思考献策助力产业园区崛起
作为蓬江区乃至江门的“发展引擎”之一,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下称“蓬江产业园”)近年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聚焦效应不断凸显,已成为擎起蓬江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蓬江产业园的迅速崛起,离不开民进蓬江基层委员会经济支部主委、蓬江区政协提案工作研究会理事会副会长邓锡炎等区政协委员的献计献策。
过去五年,邓锡炎始终牢记政协委员的职责,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开展走访、考察、调研,围绕蓬江区重点产业园区发展等问题积极参政议政,为蓬江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过去五年,虽然我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深知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未来的履职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深入社会基层,继续为民作出贡献,不辱使命,努力做一个群众信任、满意、放心、称职的政协委员。”邓锡炎说道。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扎实的工业基础是吸引企业前来发展的关键。在蓬江区,总体规划面积约2549.3公顷的蓬江产业园,正是其中一棵“梧桐树”。
如何让这棵“梧桐树”茁壮成长?邓锡炎在一次次考察、调研中不断思考,并持续给出意见和建议。
过去五年,邓锡炎围绕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交了《关于改善江沙工业园区公交的建议》《关于规范江门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周边道路导引标识牌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环境治理的建议》《多举措解决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关于加快华盛路西延长线份提案,从多个维度为蓬江产业园的发展贡献妙计。
比如在解决蓬江产业园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上,邓锡炎认为,随着蓬江产业园加快扩园提质,产业结构将不断升级,人力资源要素在园区发展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现代化服务产业,其主要驱动力就是批量人才的集聚,而批量人才的集聚,需要构建完善的人才服务环境,涉及到人才导入、人才培训和人才维护等系统性的策略安排。”邓锡炎说。
在提案中,邓锡炎对蓬江产业园的普工需求、高等人才储备、人才薪酬待遇、生活配套设施等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他建议,蓬江可通过搭建企业用工服务平台,为企业招工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强江门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和关爱力度,强化智力支撑,做好园区品牌的营销与宣传;不断改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提高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完善园区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
除了撰写提案外,邓锡炎还多次赴外地开展调研、学习,通过走访各地知名企业和园区,了解其开发建设模式和运营先进经验,并结合蓬江区实际,协助蓬江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就“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容提质”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蓬江区产业升级和扩容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前,蓬江产业园已成功创建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星级),累计引进企业超50家,其中不乏海信、康师傅、嘉宝莉、海目星、天地壹号、香飘飘、美心、东望洋、兰芳园等龙头企业的身影,已形成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食品、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成为蓬江区产城融合发展的核心载体。
值得期待的是,根据《江门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下称《行动计划》),蓬江区将通过三年的发展建设,投入46.24亿元,建成园区外联交通网络,拓宽产业经济发展载体空间,为全区社会和经济提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力争将蓬江产业园培育成为省级同类工业园区中发展质量较高水平的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
根据《行动计划》,蓬江产业园将建设5条园区外联主干道路,道路总长27.1公里。同时,园区将投入20.12亿元完善园区内部道路基础设施和管网设施建设,计划新建道路和土方平整项目10项,道路总长22.25公里,共27条,建设园区市政管网设施工程2项,完善园区道路配套和提升工程8项,提升道路总长约25.38公里。
同时,园区还将投入9.09亿元完善园区公共配套和生活设施建设,计划启动和建设园区公共配套工程一期、智慧园区项目、微型消防站、垃圾中转站、公交首末站、生活配套中心、综合商业体等公共和生活配套设施,实现园区综合性管理和公共配套服务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此外,为更好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园区还计划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在资金、学位、社保、用电保障、住房等方面奖励企业,引导企业在产能、税收、技改、节能等指标加大投入,促进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增加企业税收增长,加快全区经济发展。
原标题:《代表委员履职记丨邓锡炎:在考察调研中不断思考,献策助力产业园区崛起》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