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雄古市镇窑塘村:宅基地改革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
古市镇窑塘村是我市宅基地改革的试点示范村。窑塘村通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腾出村集体经济用地、增加耕地指标等改革后,实现宅基地、农业人口“双转移”,耕地面积、土地收益“双提升”。
一栋栋楼房整齐有序,一条条硬化路干净整洁,一旁绿树成荫、绿水长流。在窑塘村这片新社区,一幅美丽宜居的农村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
古市镇窑塘村村民 姚细忧:窑塘变化很大,以前这几口塘都是很多垃圾,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还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我们窑塘村的村容村貌。
眼下,窑塘村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已经建成了27套一户一宅的住房。不久后,村民将告别传统农家泥砖房,搬进村核心区设施齐全的花园楼房。近年来,窑塘村清拆了原有连片破旧、闲置、使用单一的泥砖住房用地,通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腾出村集体经济用地,建设了美丽宜居新农村,也通过拆旧复垦增加耕地指标,土地使用效益和土地交易收益实现了双增长。
古市镇镇长 陈伦平:我们强化科学规划,将整治出的农用地用来发展农业种植,利用拆除破旧泥砖房之后的连片建筑用地,规划15亩作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用地,用于建设小公园小广场,大大地提升了窑塘村的人居环境。
集中居住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同时,对于乡村振兴的建设大局来说,还有一本收益良好的“土地帐”。窑塘村将除需要使用的建设用地保留下来外,其余全部用于拆旧复垦,闲置土地获得相应的指标收益,为村集体受让退出宅基地的村民提供资金支持。
古市村党总支部书记 姚爱华:不符合一户一宅的或者他不做房子的,就一次性有偿退出,只退70%,30%是留到入股(泡菜厂)。不退的他要做房子的,就以后符合一户一宅,所以我们那里预留了一户一宅用地。每一户拆过的,他都有含股份在里面,就是有分红的。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窑塘村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窑塘泡菜厂、芥菜种植基地,将碎片化的土地流转使用,带动农业人口从原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民闲散劳动力转变为工人或职业农民。农民“转业不失业”,既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也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经济支撑。
古市镇窑塘村村民 姚细忧:办了这个泡菜厂,我们以入股的形式给我们每年分红,就是等于是我们自己的产业,我们在家不用再下广州、深圳(工作),就能就业照顾小孩。
古市镇镇长 陈伦平:我们整合了30亩土地,引进了窑塘泡菜厂,建成之后可以提供200个就业岗位,实现了土地收益跟农民收入“双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