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区

admin8个月前 (09-27)广东产业信息9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充分发挥我省人工智产业和技术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集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申报的人工智能产业园进行筛选,确定名单后向社会公开发布并授予“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牌匾。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是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产业发展集聚区。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0 年)》,充分发挥我省人工智产业和技术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集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定本申报指南。

  园区管理机构(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园区管委会等)作为申报主体,组织编制申报材料并报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地级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择优推荐上报我厅。原则上,广州、深圳推荐数量不超过 2个,其他地市推荐数量不超过 1 个。

  1.工作机制。园区所在县级以上政府或管委会高度重视建设工作,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园区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园区有明确的政府管理机构(县级以上政府或管委会等,下同),已成立负责园区运营的专门服务团队。

  2.空间布局。符合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关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经依法批准,且用地范围和用地性质符合当地城乡规划要求,土地权属清晰。具有相对集中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建设面积一般不少于 300 亩。

  3.产业基础。人工智能产业主导地位突出,大型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园区已进驻 3 家以上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估值 5000 万以上),或 10 家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估值 2000 万元以上),初步形成骨干企业为主体、专业化分工、上下游产业协作配套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4.研发创新。园区内有 3 个以上众创空间、创业学院、创业咖啡、孵化器等创业创新服务平台,5 家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开展研发合作。

  5.政策配套。园区所在地级以上市政府已出台或已开始研究制定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扶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措施。园区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管委会)承诺安排财政扶持资金用于园区建设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制定了扶持资金初步安排计划。

  6.基础服务。园区交通便利,公共服务、生活配套基本设施完备,拥有 3 家以上创投基金、融资服务、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平台进驻,可以提供专业性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千兆光纤进园区,百兆光纤到企业。

  7.其它要求。相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环评审查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意见,申报单位提供近三年内园区及其内部企业(建设项目)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环境违法事件的说明并承诺其真实性。

  2.申报数量。广州、深圳每年申报数量不超过 2 个,其余地市每年申报数量蕞多不超过 1 个。

  3.申报方式。由人工智能产业园管理机构作为申报主体报送申报材料,经各地级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后推荐报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4.组织审核。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采取资料评审、实地考察、综合评分等方式,对申报的人工智能产业园进行筛选,确定名单后向社会公开发布并授予“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牌匾。

  1.工作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要有明确的政府管理机构,组建负责园区运营的专门服务团队,建立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

  2.运行方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指导协调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工作;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指导协调当地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工作;县(区、市)级政府或园区管委会组织、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和政策落实。人工智能产业园管理机构负责园区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1.编制园区规划。结合人工智能园产业基础、空间地域、交通区位等特点,高起点编制人工智能园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聚区。规划时间至少为 3 年,明确园区产业发展目标、总体投资计划、分年投资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进度等。

  2.发展核心产业。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或关联产业。核心产业包括: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中间件、器件等核心硬件,以及人工智能开发工具、操作系统、算法、深度学习框架、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语义理解等软件。关联产业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数控机床、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无人船、智能电子、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智能产品,智能医疗、智能安防、智能教育、智能政务、智能交通和智能服务等相关产品。

  3.加强招商引资。省市县联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国内外人工智能龙头骨干企业落户产业园区,加大对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引进力度,鼓励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支持以大企业为中心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在规划、土地、人才引进、生活设施等各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带动产业链发展壮大。对于成功落地的重大项目,加强持续跟踪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土地、环评等落地问题。

  4.培育人工智能企业。园区建立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台账,集中资源进行扶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大树效应”,支持人工智能大企业投资中小企业,带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鼓励园区内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发展人工智能相关产品。

  5.推动创新创业。推进众创空间、创业学院、创业咖啡、孵化器等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支持大企业参与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利用市场需求、项目推广、产品营销、生产设备资源等优势,组织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支持大企业实施众创牵手工程,建立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和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库,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牵线搭桥,提供创业创新服务。

  6.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建设全光网园区,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入园区、百兆网络入企业。普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技术应用,在政务、医疗、教育、文化、社区服务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示范项目。建设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知识产权咨询、法务咨询、财务管理、企业上市辅导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

  7.加强创新型人才建设。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群体的引进力度,在创业环境、项目落地、成果转化、子女教育落户等各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推动园区企业与普通高校、技工院校、研究所开展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人才。加强园区培训机构、培训学员等平台建设,举***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举***人工智能推介活动,学习交流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提升园区创新企业能力。

  8.加强政策扶持。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新政策,加大对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骨干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扶持、研发机构建设、高技术产品研发、人才引进、投融资等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每年安排建设一批公共项目,持续完善园区发展环境。引导基金、期货、券商,以及金融中介、法律服务机构、会计审计等投向园区的人工智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园区管理部门负责考核材料报送,由各地级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园区材料进行审查,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有关专家赴现场进行考察。

  现将《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我厅反映。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粤府〔2018〕64 号),构筑广东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优势,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加快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制定本行动计划。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人工智能重点核心领域,以重大科技攻关为抓手,以开放创新平台建设为支撑, 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创业生态建设,构筑产业高端引领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产业融合发展,将广东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高地,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支撑。

  到 2020 年,广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示范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开放创新平台成为行业标杆,人工智能成为引领广东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形成广东经济新的增长点。

  ——人工智能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突破 50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 3000 亿元;累计培育 50 家以上人工智能核心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估值过亿元的企业超 10 家;初步建成 10 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初步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开放创新平台。重点打造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支持建设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海工制造等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构筑广东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体系。

  ——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进展。高级机器学习理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主无人系统智能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具有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10 个以上,核心发明专利 500 项以上,主导或参与制定人工智能技术标准规范 10项以上。

  (一) 人工智能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深入推进高级机器学习理论研究。重点推动经验性归纳学习、分析学习、类比学习、小样本学习、迁移学习、演化计算、对偶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等核心理论及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推动机器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开放,整合机器学习算法,提供代码接口和并行计算机制,集中计算资源进一步推动机器学习应用的发展。加快推动数据标注与标签技术发展。加快推进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补全、分类、理解、纠错和批注等数据标注技术研究,以及数据标注机器理解、学习、人机交互实时智能技术研究。推动数据标签标准研究,在医疗、制造等数据基础较好的行业领域率先实现数据标准化。积极推动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发展。引导有条件的机构加强跨媒体统一表征、关联理解与知识挖掘、知识图谱构建与学习、知识演化与推理、智能描述与生成等技术布局,加快推进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图像理解、三维视觉等高效视觉核心领域的技术攻关。深入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攻关。加快推进优势科研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 重点推进深层语义理解、逻辑推理决策、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对话等关键技术研发,强化结合多种语境信息的语用计算研究,提高在真实应用场景、噪声和口音情况下的语音交互可靠性、鲁棒性和适应性。加快推进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攻关。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虚拟对象智能行为建模技术布局,提升虚拟现实中智能对象行为的社会性、多样性和交互逼真性。大力促进自主无人系统的智能技术发展。加强自主无人系统计算架构、复杂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实时精准定位、面向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智能导航等共性技术研发布局,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技术成果。积极推动智能硬件研发。加强智能传感器建模与******方法、即插即用技术、自诊断与自修复 SDSH 技术研究,推动微机电系统、高性能光纤等高端新型传感器研发和集成平台研制。大力推动智能芯片研发。引导优势科研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GPU、FPGA、ASIC 等芯片领域的战略部署,推动一批低功耗高性能的通用芯片和定制化专用芯片研发。强化类脑计算芯片的前瞻布局,重点突破传统计算范式和结构限制,发展类脑神经元计算模型,实现数据异步、并行、低速和低功耗、分布式处理。到2020 年,全省组织实施 30 项以上人工智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形成 10 个以上具有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引领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二) 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跃升计划。支持腾讯加快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平台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研究机构合作,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研究,牵头开展医疗数据标准、医疗安全标准、医疗人工智能器械认证标准等国家级行业标准体系的研讨、制定工作,开展人工智能新病种筛查研发与测试训练、AI 病历辅诊等创新研发。支持科大讯飞加快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平台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搭建开源性平台基础架构,推进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扩展、模式识别等技术创新,构建集智能语音技术支持、产品开发设计、整体解决方案及应用服务等于一体的创新体系。支持智能无人系统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以基础计算与代码开源、共性开发测试工具共享、云端数据和产品标准化为建设重点,吸引应用端企业参与平台技术开发,推动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技术和产品研发,打造无人机生态圈。开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有效开放对外接口,持续汇聚和整合工业领域的技术、经验与数据,为加工制造企业提供特色化的数据智能型工具、全链路智能算法及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推动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整合各大企业的数据资源,搭建统一的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开放创新云平台,实现云端接口标准化,建立智能家居行业标准规范体系和产品评估评测体系,加快推动微处理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应用。推进智能海工制造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开展高端智能海洋技术研究,探索推进基础源代码和数据开源、数据标准化建设,强化以应用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推动平台向行业创新创业团队开放,打造智能海工创新生态圈。到 2020 年,全省初步建成若干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突破一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人工智能行业标准,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体系。

  选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五金家电、包装印刷等广东优势领域, 组织实施一批智能机器人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加强搬运、检测、装配、喷涂等领域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应用,推进教育、娱乐、医疗、养老陪护等特定应用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开展自主无人系统示范。加快无人机智能感知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动无人机产品在农业、海洋、物流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强商用类无人船的研发,推动无人船产品在观测、测绘、环保、勘探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感知技术,培育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开展智能医疗示范。加快开发应用数字化医疗影像、分析系统、诊断系统、健康检测系统等智能医疗设备,推动医疗设备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建立省级全民健康大数据中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诊疗、智能多学科会诊等方面的应用。开展智能家居示范。完善智能家居行业标准,重点开发智能家电、智能照明、4K 电视等智能家居产品,推动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有机融合,构建智慧家居生态体系。开展智能物流示范。开展智能物流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末端物流配送体系、智慧化物流分拨调配系统和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智慧物流示范园区。开展智能教育示范。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开发和公共信息资源深度利用,推动智能交互学习、数字文化展演、VR/AR/MR 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高教育文化服务体验感。到 2020 年,全省累计组织实施 50 个以上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15 个以上自主无人系统应用示范项目,初步建成 50 个智能社区、5 家以上智慧物流示范园区和 5 家智能教育示范基地。

  (四) 人工智能创新型产业集群崛起计划。围绕全省人工智能发展部署,在广州、深圳等有条件的地区重点支持 10 个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广州依托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黄埔智能装备价值创新园、番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价值创新园等载体,加快人工创新要素集聚发展,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国际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试验区和人才高地。深圳依托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优化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珠海重点建设无人船科技港及海上测试场,依托相关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等机构,打造无人航运产业集群;依托珠海智慧产业园,推进智慧展示中心、数据中心、技术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级智慧产业示范园区。东莞依托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等载体,重点加强专用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汽车芯片等研发及应用,打造智能制造总部基地、智能产业创新中心、AI 创新平台。佛山依托禅南顺创新集聚区,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促进深度学习、跨媒体感知、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升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到 2020 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 10 个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型产业集群。

  (五)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构建计划。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通过直投、补助等方 式对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创新、增资扩产给予扶持,引导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开展“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建立独角兽企业培育库,遴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潜在独角兽企业入库,推动企业做大做强。集聚一批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依托“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引进 一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的高端领军人才与创新创业团队。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基地平台建设等,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青年领军人才与科学家。推动人工智能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加强人才自主培养,形成一批掌握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团队。发展人工智能配套服务业。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构筑专利池,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专利协同运用、行业标准制定等活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联合举***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大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强化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产业专利数据库和专利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组织实施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导航,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完善人工智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构建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到 2020 年,全省优选 50 家企业进入独角兽企业培育库,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 30 人以上、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20 个以上,人工智能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显著成效。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府有关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政策精神,立足广东发展实际,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做好各地市发展定位,鼓励各地市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当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开展全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政策宣讲,重点推动“三核三区”相关地市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及规划研究,引导各地市制定符合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政策措施。

  ——启动广东省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与国家“1+N”人工智能项目群的衔接,聚焦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前瞻布局,推动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

  ——鼓励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医疗影像、智能语音、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海工制造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和引进高技术、高成长性人工智能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选择人工智能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和应用试点,推动人工智能重大产品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

  ——举***国际性人工智能创新研讨活动、行业竞赛等,利用广交会、高交会、海博会等大型活动,宣传推介广东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政策措施,促进人工智能创新要素集聚。

  ——初步建成医疗影像、智能语音、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海工制造等开放创新平台,基本完成阶段性指标。

  ——智能机器人、自主无人系统、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示范成效显著,基本完成阶段性指标。

  ——人工智能企业集约集聚发展态势良好,成功发展一批人工智能核心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型产业集群。

  (一)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建立广东省人工智能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工作。加强部、省、市联动, 联合组织实施一批人工智能重大专项,加快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加快人工智能智库建设,支持开展人工智能重大问题研究, 为人工智能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

  (二) 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大对开人工智能放创新平台等在项目立项、经费保障、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发挥省创新创业基金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各地政府、企业及投资机构设立各类人工智能发展基金,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项目资金保障。

  (三) 强化监管评估。构建公开透明的人工智能监管体系, 探索建立设计问责和应用监督并重的双层监管机制,加大对人工智能产品开发、成果应用等领域的监管。构建动态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评估评价机制,开发系统性测试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成效进行评估。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三季度广东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深圳241个项目总投资32732亿元

三季度广东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深圳241个项目总投资32732亿元

  9月26日上午,广东省2021年第三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深圳举行。省长马兴瑞宣布开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克庆主持活动,市长覃伟中介绍了深圳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备受关注的深圳地铁8号线三期正式开工,连通盐田和大鹏。西丽综合交通枢纽、望海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深汕高中园项目、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项目等也同时开建。...

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动工

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动工

  (广州)产业园项目开工动员大会30日在广州举行。项目落地后,将重点布局核心产业和科技金融配套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项目地处广州国际金融城西区,是广州国资现代产业价值园区、天河区重点建设项目,由广州无线电集团和广州轻工集团合作开发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4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80亿元。...

佛山创意产业园联手上市公司向全国输出园区运营模式

佛山创意产业园联手上市公司向全国输出园区运营模式

  1月18日,蕾奥规划(300989)发布公告,将与广东天伦成长空间运营有限公司、天伦第叁成长空间(深圳)投资有限公司展开战略合作。   天伦成长空间运营、天伦第叁成长空间是佛山创意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这意味着,在佛山蓬勃发展近15年的佛山创意产业园,正式与上市公司展开全面合作。根据公告,三方将围绕城市及园区(含开发区、文旅景区、三旧改造、商业中心)的...

关于公布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的通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关于公布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的通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有关单位:   根据《2021-2023年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和《跨县集群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试行)》,我厅组织开展了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荐申报、实地核查、资料评审、演讲答辩等工作。经省政府批准,现公布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53个,其中广东省海洋渔业跨县集群产业园(阳江...

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现代农业产业园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

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现代农业产业园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农行广东分行强化责任担当,紧扣省委省政府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2.0版的部署要求,倾斜优势资源,通过政策、产品、模式等创新,加快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助力广东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截至2022年上半年,农行广东分行实现对284个(不含深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

十年风雨征程 聚力产业创新 中创集团产业会客厅正式启动!

十年风雨征程 聚力产业创新 中创集团产业会客厅正式启动!

  2021年8月28日,中创集团产业会客厅启动仪式在广东医谷·南沙产业园成功举***。   出席仪式的嘉宾还有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梁燕青,南沙区卫健局、南沙区金融局、南沙区科技发展局代表,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广东材料谷执行总裁刘俊杰,中创集团副总裁叶耀忠,岭南MBA协会会长关守印,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黎炼,建设银行...

千亿产业园渐成型白云区能否撇掉“郊区”味道?

千亿产业园渐成型白云区能否撇掉“郊区”味道?

  尽管白云区是广州六大中心区行列,但由于还没有形成一个辨识度高、聚人气的核心城建区,城市面貌和配套均逊色于其他五区,因此在大家眼中白云区是   随着东进战略已经布局完毕,北部的白云区是时候需要重视起来,方能很好地链接越秀区、天河区   接下来分析白云区如何撇掉“郊区”味   先来分看看白云区的经济表现,2021...

南海开门红全省首个预制菜产业园全产业链植入并集中连片动工

南海开门红全省首个预制菜产业园全产业链植入并集中连片动工

  南方报业官方新闻客户端、广东省委省政府权威移动发布平台   开年全力拼经济,南海农业高质量发展率先突破。2月2日,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佛山市南海区预制菜产业园集中开工暨华南味谷主题公园动工仪式在南海区九江镇举行,现场,佛山市南海区预制菜产业园被授予“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牌匾,包括众口味食品产业园项目等四大预制菜重点项目开工,这是全省首个预制菜全产业链植入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