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39条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全省推广 为广东营商环境改革贡献“黄埔智慧”
讯 (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孙旭东 范敏玲 廖俊豪) 昨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18年获批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来,广州开发区全面落实落细各项改革任务,营商环境改革实现从1.0到4.0迭代升级,全方位打造出“黄埔Smile”营商招牌,营商环境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经开区头部,改革力度走在全省前列。
近日,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印发《关于推广借鉴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经验做法的通知》,在全省推广广州开发区39条创新举措。广州开发区打造的工程建设审批、全链条人才服务、智能秒批等改革品牌,以及政策兑现、电水气热网联办、“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等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为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贡献了“黄埔智慧”。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吴火华介绍,39条创新举措主要体现在政务环境、创新环境、要素环境和开放环境等4个方面。在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该区深化全省首个“企业开办无费区”,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章增至5枚,累计为9万余家企业减少成本3900多万元;推出“工业快批10条”,推动实现“快筹快建快投”;在全省首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1870家企业通过“免申即享”获得扶持资金5.81亿元。
在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方面,该区打造“2+3+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给予广纳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充分自主管理权;建成众创空间6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2家、加速器7家,在园企业超5000家;发行全国首支纯专利知识产权、首支纯商标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落地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累计为26家企业提供6860万元出海风险保障。
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该区助力市场主体降本增效,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累计共实施30宗,降低企业成本2.76亿;建设“摩天工坊”、推动“园区上楼”;构建“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首创门店式金融服务超市,设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促成融资超240亿元。
在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方面,该区推出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互通;成立全国首个大湾区劳动争议创新研究院;颁发全市首张港澳建筑工程领域专业企业从业资格证书,支持港澳专业机构和人士参与区内工程建设。
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区域高质量发展得到有力推动。2018年到2021年,该区GDP年均增长保持高位,登记企业数量从6.7万户增长到16.1万户,上市企业从49家到70家,综合实力、科技创新指标均位居国家级经开区前列。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