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模糊评价研究——广东增城工业园区为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模糊评价研究——广东增城工业园区为例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开发区土地利用中,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率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本研究建立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广东增城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量化评价,并试图探讨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如何获取全文?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潘安兴;;桂林西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8期
黎登琴;杨莉;;贵州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及潜力分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1年04期
唐倩;魏娜;;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制约因素及相关博弈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06期
付栎臻;;基于TOPSIS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J];江西科学;2011年04期
汪永红;黄建洲;杨升;王永豪;张丽萍;孙倩;;基于蕞值法和百分比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比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江文渊;周滨;魏秋霞;;2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实证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李勤勇;董杰;;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秦静;;土地集约利用差别化管理对策研究——以青海省柴达木地区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06期
王意;李贻学;唐丽静;;区域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单元类型划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展望[J];河北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马艳萍;;浅析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雷双友;尹向红;李轩宇;;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监测评价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1年07期
闵捷夫;倪才英;;论县级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四精原则”——以江西省吉水县工业园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陈竹安;张立亭;曾令权;;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整理潜力测算——以东乡县典型村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席继宁;;厦门海沧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1年08期
宋维佳;贺雷;;辽宁沿海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孟庆香;熊广成;李信;张宏磊;;基于方法集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组合评价[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张广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襄樊国家级高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张利平;楼江;;工业用地年租制模式探讨——借“土地二次开发”之机推进工业用地供给方式的转变[J];上海国土资源;2011年02期
斯日古楞;卡海衣沙尔江;艾尼瓦尔;夏克尔江;;基于GIS的黄冈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杨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福建省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山东国土资源;2011年06期
刘向东;杨锋;郭毛选;;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土地利用分类的讨论[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杨锋;刘向东;郭毛选;;区域土地集约用地模式研究进展[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张华;;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王红;刘震宇;;PDCA管理方法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中的应用[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朱小花;王荣辉;;基于GIS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微观评价及空间分异规律研究[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李四美;;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析[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李文梅;陈松林;;厦门市开发区用地集约度及其空间分异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徐煜斌;李雪莹;;“保障”和“保护”并举,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温岭市非公有制小企业违法用地现状调查[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徐祥忠;刘文鹏;李庆凤;;莱芜市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丁天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吴郁玲;基于土地市场发育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张学军;四川丘陵地区农民农地用途选择的计量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马小计;正地貌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苏高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张大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与生态平衡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尹奇;土地利用规划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房鹏飞;出口加工区土地集约利用测算与评价[D];西北大学;2009年
戈小兵;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姚沈欣;宏观调控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潘晶晶;保定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杨晓亚;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于海亮;沁水县特色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途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尤凤;嘉峪关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吴杨;铜川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战略思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郑旭;山东明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侯文倩;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李现文王晶晶;山东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记者 胡志喜 韩亚卿;湖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记者 蒋红梅 通讯员 曹康平;宁波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大增[N];宁波日报;2008年
记者 齐培松 特约记者 陈永香;福建:系统评价84个开发区集约用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来建强;福建对84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N];中国改革报;2008年
郄建荣;开发区集约用地不达标不得扩区升级[N];法制日报;2008年
苏航;为促进土地挖潜提供科学依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王昆;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吴晓菁;国土资源部专家组高度评价“金包银”[N];厦门日报;2007年
通讯员 付强韩晓明 记者 冯翠昕;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通过省验收[N];承德日报;2009年
©2022中国知网(CNKI)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