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大代表活动月推进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深圳可以这样做
组织有召唤,人民有需要,代表有行动。2021年深圳人大代表活动月已全面启动,深圳各级人大代表发挥先行示范征程中的人大代表作用,依托人大代表“家、站、点”等履职阵地,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和履职成效,向中国成立100周年献礼!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8月25日讯(记者 张玲 潘润华 冯牧原 林恒鑫)湾区合作,共同发展。8月16日-1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代表就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展专题调研。深圳前海、河套、腾讯、光明科学城是代表此行调研的目的地。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珠江口东岸,南头半岛西侧,由桂湾、前湾、妈湾三个区块组成,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出发地、宣示地、践行地。
自“前海概念”提出以来,国家先后赋予前海深港合作区多项重要使命,包括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验区、深港人才特区、国际化城市新中心等。
据统计,2020年,前海合作区注册企业增加值2586.05亿元、增长13%,税收收入485.64亿元、增长13.4%,全年进出口总额(按关区口径)1.23万亿元、增长21.6%,实际利用外资43.05亿美元、增长11.7%。
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看来,深圳前海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是蕞重要的,这是吸引投资和人才的前提。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具有创新的精神,特别有活力,科技意味着创新,它的活力自然就会迸发出来。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持续吸引人才,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城市。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地处深圳-香港边界区中部,面积约3.89平方公里,包括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2017年1月3日,深港两地政府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
据介绍,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及空间、科研等子规划基本成形,出台实施支持深圳园区建设“若干意见”,形成支持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的“政策包”,探索适用香港及国际先进规则;近40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已投入使用;生物医药基地二期、国资国企创新中心等新一批10万平米空间改造正在加快推进;深港开放创新中心等30万平米科研新空间加快建设,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创业项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国际量子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项目及平台建成运营。
关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未来的规划和发展蓝图,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吕国林就很有发言权。早在2006年,她就参与了河套深港合作区规划的国际竞赛。位于深圳河套地区的C区(即皇岗口岸区域)与位于香港地区的A区B区的融合,吕国林建议可实行更灵活的通关政策,可在“两地两检”变成“一地两检”的基础上,实现人员、物流、商业流无缝对接,整体一体化的考虑是未来河套地区发展的方向。放大到河套、前海、光明科学城等,都要有通盘的考虑,形成科技产业带,向更多城市输出深圳的科技担当力量。
在创投行业耕耘多年的广东省人大代表、昆桥资本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服务合伙人金燕认为,深港两地现在的合作更贴近深圳科技创新的主题,更加需要创新人才。充分应用好香港的人才储备优势,加上深圳制造业和产业发展的优势,未来如果在河套地区把两地通关政策、海关、税收政策等进一步优化后,对深港两地人才、技术合作将非常有利。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