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东莞松山湖为高新区带来新境界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东莞松山湖为高新区带来新境界
唐朝诗人王勃在其《滕王阁序》中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如今,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也有一句类似的诗句:“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与诗人王勃的诗句相比,这里多了另一种意境。
大年初三,我们驱车来到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这里与珠三角城市中的一些镇区春节空荡景象不同,一些主要景点游人如织,私家车排成长龙。作为AAAA景区的松山湖“吸人气”能力超强,比如,松山湖梦幻百花洲之类的景点便成了春节热门景点之一。
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国家级高新区相比,东莞松山湖创立的时间不长,算是蕞年轻的一员,但这位“小兄弟”却探索出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简单梳理了松山湖发展的历程: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2001年11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
2006年,东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整合东部快速路沿线寮步、横沥等六镇汇合处土地的决策,开发建设东莞生态产业园,规划控制面积31平方公里。2010年9月松山湖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4年12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松山湖高新区、东莞生态园统筹发展。2015年9月,园区成功入围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复《关于同意珠三角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于2015年11月12日在广州启动建设。这是继深圳之后,广东省获批建设的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明确了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建方案:以深圳、广州为龙头,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7个地级市共同创建,形成“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格局,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
“1+1+7”珠三角9个高新区成立的时间分别为: 1991年3月,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高新区、佛山高新区、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2010年,松山湖高新区、江门高新区、肇庆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珠三角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松山湖高新区是蕞后一批晋升为国家高新区的。从2017年或2018年,9个高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税收增速来看,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多项指标增速均名列头部。比如, 2017年,其实现生产总值386.08亿元,同比增长13.8%;税收总额148.11亿元,同比增长47%。2017年,松山湖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实力排名23位,在全省高新区中排名第三,地级市中排名头部。
2007年7月,我们在“珠江潮声”系列走访中,东莞松山湖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当年,在采访报道中还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谋划喻为东莞的“第三次革命”。如今,东莞的创新驱动战略正在这风景如画的“松山湖”展开。
今年1月7日,广东省政府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表示要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广东省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政策措施》12条中的第5条强调要加快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地市全覆盖,并在三年内布局新建40个以上省级高新区。支持国家级高新区和发展水平高的省级高新区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分布零散的产业园区。
早期的珠三角国家高新区如何转型升级,未来珠三角以外地级市新建国家高新区如何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带来了一些启发。(中山笔杆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