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着力提高创新能级打造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2022年,东莞松山湖实现GDP771.18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同比增长5%,增速位居全市头部。面对错综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外部环境,去年松山湖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总量和增速均位列全市前列,经济发展韧性十足、活力十足,为东莞稳增长攻坚形成重要支撑。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东莞市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区,松山湖将更加自觉扛起党中央、省委、市委赋予的使命任务,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战略定位,着力提高创新能级,充分释放创新驱动效能,打造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在高水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作出松山湖实践。
《羊城晚报》2023年3月31日A特4版报道
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覆盖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松山湖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承载区,具备高度集聚的战略科技创新资源和扎实的产业基础,目前已积累了雄厚的科技创新“本底”。
接下来,松山湖将从大科学装置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湾区城市深度合作等几个方面全力推进。首先,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区,松山湖将进一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从单一大装置到大科学装置集群的转变。其次,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松山湖将推动大院大所、科技型龙头企业等科研载体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培育形成更多的研究平台,培育形成更多“四个面向”科研团队,把创新能级进一步提升。此外,松山湖将加快和大湾区多个城市合作,积极谋划和深圳光明科学城、广州南沙、香港、澳门的对接,汇聚更多广深港澳的创新资源,进一步推进创新发展,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松山湖将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集聚各类高端创新要素,构建起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一是加快推进科学城核心创新区建设。加快核心创新区土地整备工作,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等大装置建设,加快香港城大(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建设,尽快形成集中度和显示度。二是突出创新主体地位。强化院市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再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孵化器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激发创新主体的动力与活力。三是大力集聚人才。出台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打造吸引人才的高品质载体,开展特色人才服务,吸引一批高层次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扎根。发挥大学、科研载体的作用,自主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人才、高水平技能人才。四是完善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完善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功能配套,高水平举办松山湖科学会议、院士峰会等具有影响力的活动,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以金融赋能科技发展,扩大产业基金规模,助力创新企业发展。
松山湖: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 松湖宣供图
瞄准机遇,推动产业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先进制造是东莞的“根”与“魂”,也是引领松山湖未来产业发展的根本依托。在新形势下,松山湖将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坚持产业高端发展方向,做到精准设计、精准施策,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抓好顶层设计规划和产业政策落实的同时,松山湖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建设,加强产业发展培育。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瞄准智能终端、集成电路、通讯设备等产业领域,持续完善壮大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以及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运动健康、无人机、工业互联网等系列主题软件产业园建设落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企业围绕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新兴技术转型升级、增资扩产。加快推进南湖湾数字经济集聚区等重点产业园项目规划和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等企业培育库,推动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持续挖掘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制造业领域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项目、技术和供需对接,鼓励“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产品配套,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突出抓好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加速洽谈项目落地。土地方面,坚持集中连片、集约节约,突出高端先进制造,瞄准松山湖存量土地资源,特别是东部工业园未利用产业用地,整合推出一批连片熟地,大力推广“标准地出让”“带设计方案出让”等新型供地方式,争取实现“拿地即开工”。空间方面,加快实施《关于提升松山湖高新区科研载体综合效益的若干意见(试行)》改革政策,围绕科研载体分割转让、生活配套建设、产业功能拓展等方面率先开展试行探索,为优质的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项目提供弹性新型优质发展空间。
松山湖经济发展韧性十足、活力十足 松湖宣供图
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高质量发展生产要素供给
东莞市委把今年作为“招商年”,进一步激发新一轮大招商、全民招商热潮。松山湖也将在招商引资方面出实招、出硬招。一是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围绕科技创新的生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围绕大项目,做强产业链,形成大产业,打造新集群。同时,以“补链、强链”为重点,招引一批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实现“一子落,满盘活”共同发展提升的新格局。其次,松山湖将按照“三高两低两驱动”的原则,即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低能耗、低排放,创新驱动、数字驱动,招好商,招大商。
同时,松山湖将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大型活动标准,举办松山湖全球招商大会。深入挖掘潜力大项目,建立班子领导牵头联系重点招商项目机制,以及部门联合大招商机制,争取全年班子领导完成牵头联系项目不少于12宗。充分发挥领导带头招商的“头雁效应”,由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前往德国、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登门招商”,精准对接全球重点外资企业。
当然,招商工作不但需要优质的产业空间的供给,更需要创新要素的供给、产业金融的供给、优质人才的供给、市场拓展机会的供给等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供给,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松山湖还将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把时间作为重要的成本看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梳理招商引资过程中企业重点关注事项,比如扶持政策、审批流程、决策效率等,定期复盘总结,在保障科学决策的前提下简化办理流程优化营商环境,强调全过程全流程的服务,力争完成全年220亿元的招商总目标。
松山湖还将持续巩固“放管服”成效,深化科研载体供给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积极推进省级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四大片区建设,建立健全运营机制。继续深度融入“双区”建设,推动与光明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等在制度机制、基础设施、产业规划等实现互联互通,共同为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支撑。
全球第四台、我国头部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落户松山湖科学城 松湖宣供图
提升品质,努力打造高颜值高品位城市样板
城市是吸引人才、聚集企业的关键要素,松山湖有基础也有条件建设一座森林中的创新之城,集聚更多年轻创业者、更多企业。松山湖将坚持问题导向,以城市中心建设带动配套完善,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能见度。一是完善城市配套。推动城市三心尽快成型,特别是将加快艺术文化街区、创意生活城更新改造等一批能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提升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和精细化水平。继续扎实做好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依托科技创新优势,围绕交通、政务服务、综合执法等重点领域,打造新型智慧化的园区,让松山湖“聪明”起来。三是构建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增建一批主题公园、户外游乐设施等,推动景区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提升旅游品位和服务品质。充分利用环松木山水库景观,谋划环湖绿道建设,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城市慢行步道系统。
3月26日,以“活力松山湖,青年新主场”为主题的AYC新嘉园广场正式开业,标志着松山湖新增一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城市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和丰富;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意向效果图日前首度对外曝光,便以“科技创新+文化艺术+自然生态”这独一无二的建设理念火速出圈。有别于国内外更多用工业区改造艺术街区,此次,松山湖管委会以人民为中心,主动腾退办公区,将蕞好的景观留给人民,“还湖于民”,计划打造科学、文化、艺术与商业相融合的新地标。
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发展成果也要与人民群众共享。松山湖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教育、医疗等领域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园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东莞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松湖宣供图
2022年,松山湖实现GDP771.18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同比增长5%,增速位居全市头部。
2022年,松山湖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46.04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1名,同比增长5.7%,增速位居全市第3名,工业经济持续发挥稳经济“压舱石”作用。具体到企业层面,松山湖全年41家工业企业实现“小升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目前已达到231家,超过一半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规模在亿元以上;企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千亿元企业1家,百亿元企业3家,50亿元企业5家,10亿元企业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17家,已有55家优质企业纳入市“倍增”计划;新增2家上市企业,累计上市企业7家,上市后备企业48家,两项指标均列全市头部,松山湖企业梯队质量再上新台阶。
2022年,松山湖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起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近130亿元,新增引进项目54宗,协议引资近140亿元,新建松山湖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批生物医药基地产业园授牌与签约,高标准筹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增速分别达到27%、22%、16%。
2022年,松山湖投资总量实现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总量均保持全市头部名。松山湖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0.28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工业投资154.56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工业技改投资102.96亿元,同比增长11.3%。
版权声明:本文由本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